六月的夜风吹散白天的余热,四合院陷入沉睡。张彬确认母亲和姐姐带着小外甥已经熟睡后,反锁房门,气息收敛如同融入阴影。他盘膝坐在床上,意识沉入体内那片广袤空间。
【无限空间】中,十立方米的区域寂静无声。张彬的意念扫过角落堆放的材料:高精度光学玻璃坯料泛着微光,微型精密滚珠轴承排列整齐,百年老山参的药香若有若无。这些来自系统的馈赠,与他在现实世界收集的绘图工具、计算稿纸分隔存放。
“签到。”
【叮!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火箭推进原理(知识灌输)】
庞大的信息流瞬间涌入脑海。燃烧室压力计算、推进剂比冲分析、喷管扩张比优化、多级分离时序控制……这些超越时代的知识与他已有的【理论空气动力学(进阶)】产生剧烈反应。他闭上眼睛,感受着两种知识体系在意识中碰撞融合。
三个呼吸后,他睁开双眼。目光落在空间中央那片特意留出的空白区域。
是时候了。
他调动意念,一支绘图铅笔在虚空中凝结。下方,一张巨大的绘图纸凭空铺开。这不是现实中的纸张,而是他用精神力在无限空间内构筑的投影。
绘制开始。
铅笔尖落下,第一条线精准而稳定。这不是随意勾勒,而是凝聚了【理论空气动力学(进阶)】对流体运动的深刻理解,结合【精密机械工程学】对结构的苛刻要求。线条延伸,构成一个流畅得近乎完美的翼身融合体轮廓。它不同于这个时代任何已知的飞行器,没有明显的机翼与机身分界,仿佛一颗被精心打磨过的水滴,却又蕴含着冲破一切阻力的力量。
张彬的手指在虚空中移动,控制着铅笔的每一个细微转折。他的大脑高速运转,【数值计算方法基础】在潜意识里校验着每一个曲率的空气动力学性能,【机械振动分析与控制】的知识则让他规避可能引发共振的结构弱点。
这不是临摹,而是创造。是将脑海中那些超越时代的碎片,拼合成一个完整的、可行的概念。
主体轮廓完成后,他开始绘制细节。进气道隐藏在机体下方,采用复杂的可调几何设计,以确保在不同速度下都能保持最佳进气效率——这是【理论空气动力学(进阶)】与【机械振动分析与控制】结合的产物。机体表面并非光滑一片,他刻意添加了极其微小的、符合特定数学规律的纹理,这是基于对层流-湍流转换的超前理解,用以被动控制边界层,减小摩擦阻力。
他绘制着,仿佛不是在创造一件死物,而是在赋予一个生命以最适合飞行的形态。
然而,随着草图逐渐丰满,问题也愈发清晰。
动力系统区域,他留下了大片的空白。仅有的概念线条显得苍白无力。【火箭推进原理】的知识让他知道需要什么样的推力,但如何在这个时代的技术基础上去实现?耐数千度高温的合金材料从哪里来?高效燃烧室如何加工?燃料泵的功率如何解决?这些都不是单凭概念设计能够跨越的鸿沟。他拥有的【中级材料学基础】和【特种陶瓷制备技术】,似乎触碰到了一些边缘,但远远不够。
控制系统更是如此。这架概念飞行器需要远超此时机械液压系统响应速度的控制能力,或许只有初步发展的电子技术,甚至更超前的数字控制才能满足。他掌握的【电子管计算机原理】显得笨重而缓慢。
铅笔在代表动力舱和控制舱的区域停顿下来。
“发动机……控制系统……”他低声自语。这两个词像两座大山,横亘在蓝图与现实之间。没有强大的、可靠的动力心脏,没有灵敏的、精确的神经脉络,这具完美的躯壳永远只能是纸上谈兵。
他凝视着草图。那流畅的线条仿佛在无声地咆哮,渴望挣脱二维的束缚,冲向三维的天空,却因为核心的缺失而被牢牢禁锢。
许久,他缓缓放下意念凝聚的铅笔。那张凝聚了超前理念的飞行器草图悬浮在无限空间中,既是一个里程碑,记录着“南天门计划”迈出的实质性一步;更是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当前技术与目标之间那道巨大的、几乎令人绝望的鸿沟。
他没有气馁。探索未知的道路从来布满荆棘。至少,他现在更清楚地知道了方向,也明白了接下来需要攻克的核心堡垒是什么。
意识退出无限空间,窗外天色依旧漆黑。他摊开手掌,感受着体内【九转不灭体】气血平稳运行带来的力量感。个人的力量在时代的巨轮面前如此渺小,但思想的火花,却可以点燃文明的引擎。
他需要更强大的知识,更需要将知识转化为现实的能力与资源。这条路,还很长。
喜欢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