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休憩的时光匆匆而过,如同山间清泉,流淌无声却滋养了身心。就在张彬开始着手梳理“算筹”项目后续优化思路,并默默期待着陈雪到来之时,钱所长再次将他召到了那间充满书卷气息的办公室。
这一次,钱所长的神情比以往更加郑重。他示意张彬坐下,从抽屉里取出一份封面印着“绝密·长期”字样的文件纲要,推到他面前。
“张彬,‘算筹’项目的成功,证明了你的技术能力、攻坚精神和团队领导力。”钱所长开门见山,目光锐利,“所里经过研究,决定给你加加担子。这里有两个新的任务。”
他伸出两根手指:“第一,研究所正在着手制定面向未来的‘长远技术发展路线图’。这是一项战略性工作,需要跳出具体项目,从更高、更远的视角审视我们可能面临的技术挑战和机遇。你将作为年轻技术骨干的代表,参与核心讨论组。”
张彬心中微动。参与战略规划,这意味着他不再仅仅是一个项目执行者,开始触及研究所发展的核心脉络。
“第二,”钱所长继续道,“基于路线图的前期研讨,我们认为‘能源与动力’是制约未来诸多尖端装备发展的核心瓶颈之一。所里决定成立一个‘新型能源与动力’预研小组,由你担任组长,负责前期技术跟踪、方向分析和可行性探索。”
新型能源与动力!这正是“南天门计划”构想中至关重要的基石,也是他之前获得【高能密度电池材料基础】和【火箭推进原理】知识后一直思考的领域!张彬感到一股热血悄然涌动,但面上依旧保持沉静。
“所长,我经验尚浅,担任组长恐怕……”必要的谦逊不可或缺。
钱所长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经验可以积累,能力和眼光更重要。我看中的是你那种不拘一格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潜力。‘算筹’就是明证。这个预研小组目前只是探索性质,规模不会大,主要任务是摸清方向,提出可能的技术路径,不需要你立刻拿出成品。”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指出了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点:“无论是路线图的制定,还是你们预研小组的方向探索,都需要包含对‘未来二十年’技术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判断。这不是凭空臆想,而是基于科学规律、国际动态和我国国情的深入分析后,做出的战略预判。压力很大,希望你能顶住。”
“是!我一定竭尽全力,不负组织信任。”张彬挺直脊背,接下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参与路线图制定的第一次核心讨论会,在研究所的小会议室举行。与会者除了钱所长,还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相关研究室主任以及情报分析部门的负责人。张彬作为最年轻的成员,大多时候安静倾听,只在被问及或关键处才发言。
当讨论到未来计算技术发展时,一位老专家强调应继续深耕电子管计算机的大型化和可靠性。张彬在得到钱所长示意后,谨慎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各位老师,电子管计算机确实是我们当前的基础。但从长远看,其体积、功耗和可靠性可能存在天花板。我们是否可以考虑跟踪甚至布局一些更前沿的方向?例如,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微型化、集成化电路探索?以及,在系统架构上,是否可以思考更灵活的模块化设计理念,以应对未来可能更加多样化的计算任务?”
“集成电路?”“模块化设计?”这些词汇对于在座的大多数人来说还相当陌生甚至超前。会议室出现了短暂的寂静。几位老专家皱起眉头,有人下意识地想要反驳,但看到钱所长若有所思并未阻止的神情,又按捺下来。情报分析员则眼睛一亮,迅速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张彬的发言像一颗石子,投入了习惯性的思维湖泊中,激起了不一样的涟漪。
与此同时,“新型能源与动力”预研小组也正式组建。小组另外三名成员,一位是来自材料研究室的工程师,一位是精通热物理的研究员,还有一位是刚分配来的动力专业毕业生。初次见面,这三位组员看到比自己年轻许多的张彬担任组长,眼神中或多或少都流露出一丝惊讶与疑虑,虽然表面客气,但那种对于权威的本能审视清晰可辨。
张彬没有急于树立威信,而是组织了一次开放式讨论,让大家畅所欲言,谈谈各自对新型能源动力的理解和认为有潜力的方向。讨论中,那位热物理研究员倾向于研究更高效的内燃机,材料工程师则对高温合金更感兴趣。
就在这时,张彬启动了签到。
【叮!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高级能源电池技术(基础理论)】
大量关于电化学体系、电极材料设计、能量密度提升路径、以及……一种基于质子交换膜的低温氢-氧燃料电池的基础理论涌入脑海。这知识与之前获得的电池材料基础一脉相承,但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指向了能量转换效率更高、环境更友好的清洁能源方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