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疗会诊试验网的成功,在有限的知情人范围内引起了不小震动。总后勤部和卫生部门的联合表彰文件还未正式下达,一份密级更高的任务通知就先抵达了张彬的办公室。通知要求他立即协调一批“南风”项目前期验证所需的高纯度特种金属材料,由指定运输队押运至西北某绝密试验场,行程与安保方案严格保密。
张彬亲自清点整理了那几箱从【无限空间】中谨慎取出、并混杂了部分国内能获取到的最佳替代品材料,确认清单与实物无误。这些材料关系到新型动力和热防护系统的初步地面测试,不容有失。就在运输队出发前夜,他接到钱所长通知,此次地面运输段的秘密护航任务,将由一支刚完成境外绝密任务归来的精锐分队负责。
“是根生他们小队。”钱所长只低声说了这么一句。
张彬心中一动,一股复杂的热流涌上胸膛。王根生,龙牙,那些在雪域高原并肩作战、生死与托付的面孔瞬间清晰起来。他立刻想起【无限空间】角落里还存放着几份为龙牙小队预留的“礼物”——基于之前“雪域星光”和微光夜视技术原理,进一步优化了能量密度和成像清晰度的微型应急电源与便携式微光望远镜。他连夜将这些物品取出,仔细检查了一遍。
次日凌晨,天色未明,第七研究所后身的专用铁路支线上,只有车头灯划破薄雾。几节覆盖着帆布的闷罐车厢静静停在轨道上,周围警戒森严。张彬穿着大衣,站在月台清冷的灯光下,看着运输队负责人与护航分队指挥官进行最后的交接。
那指挥官转过身,摘掉头上的作训帽,露出一张黝黑坚毅、棱角愈加分明的脸庞,正是王根生。他的眼神依旧如鹰隼般锐利,但深处却多了几分经历血火淬炼后的沉静。他也看到了张彬,两人目光在空中交汇,没有多余言语,王根生大步走来,张彬也迎了上去。
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随即王根生用力抱了抱张彬,手掌在他后背重重拍了两下。一切尽在不言中。
“回来就好。”张彬能感受到对方身上那股尚未完全散去的硝烟与风尘气息。
“嗯。”王根生松开手,打量了一下张彬,“你也没闲着,搞出的动静不小。”他显然也听说了些张彬近期的成果。
张彬笑了笑,从随身携带的提包里拿出那几个改进版的小装备,塞到王根生手里:“一点小改进,带着应个急。”
王根生接过,入手微沉,他掂量了一下,没有推辞,直接揣进怀里。“正好,这次路上可能用得上。”他语气平淡,但眼神里透着一丝认可。他挥手叫来两名小队成员,低声吩咐他们将装备分发下去。
趁着装车最后的间隙,两人走到月台角落。王根生摸出烟,递给张彬一支,张彬摆手,他自己也没点,只是拿在手里捏着。
“这次出去,不太平。”王根生望着远处朦胧的山影,声音压得很低,“碰上了些‘东西’,不像以前见过的。”
张彬心神一凛,集中精神倾听。
“像是侦察用的,飞得高,速度快,眼睛很毒。”王根生用最简练的语言描述,“我们差点就栽了。感觉……对面换‘家伙’的速度,比我们预想的要快。”
他的话像一颗冰冷的石子投入张彬心湖。这与他在内部情报中看到的零散信息相互印证,一种技术被加速追赶甚至局部反超的紧迫感,悄然攥紧了他的心脏。
【叮!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反侦察与伪装技术(进阶)】
大量关于现代及前瞻性的侦察手段原理、反制方法、光学/热红外/电磁频谱伪装理论与应用技巧涌入脑海,其中甚至包含了一些针对未来低可探测性平台和智能感知系统的早期对抗思路。这奖励如同及时雨,直接回应了他刚刚升起的忧虑。
张彬立刻在脑中调用这些新知识,结合王根生模糊的描述,快速分析那“东西”可能采用的技术路径及其弱点。他目光扫过那几节闷罐车厢,以及更远处研究所厂房的轮廓,脑海中已经开始勾勒如何利用这些进阶技术,提升重要物资运输路线、乃至关键研发设施隐蔽性的方案。
“知道了。”张彬沉默数秒,只回了三个字,但眼神已然不同,里面多了一层深思与锐利。
汽笛一声长鸣,打破了黎明的寂静。运输队负责人跑来示意准备发车。
王根生将未点燃的烟收回口袋,朝张彬点了点头:“走了。保重。”
“一路顺风。”张彬看着王根生利落地转身,登上列车踏板。
列车缓缓启动,逐渐加速,消失在渐亮的晨光中。月台上只剩下张彬一人,清冷的风吹动他的衣角。王根生带来的消息,像一根刺,扎在了“南风”项目高歌猛进的乐章中,发出了一个不谐却至关重要的警示音。
他握了握手掌,感受到九转不灭体第四重带来的沉稳力量,但更需要的是头脑与技术的快速进化。敌人不会停下脚步,留给他的时间,或许并没有那么充裕。
仰望天空,那里是“南风”的目标,也是未来潜在角逐的战场。他低声自语,又像是在对远去的战友承诺:
“下次见面,也许就在‘南天门’。”
喜欢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