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决策的余音尚未散去,那份宣告“不首先使用”的声明还在国际社会引发着各种解读与回响,另一股来自北方的、更为沉重冰冷的压力,便已跨越边境,以一种符合外交礼仪却充满内在张力的方式,递送到了华夏外交部。
这是一份来自苏联方面的正式外交照会。与西方世界那种混杂着震惊、恐惧与公开谴责的调门不同,这份照会的措辞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混杂着失望、愤怒与猜疑的复杂情绪,仿佛长辈在训斥一个不听话且行为出格的后辈。
照会正文很长,开篇依旧是那些冠冕堂皇的、关于“社会主义大家庭”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套话,但很快,话锋便急转直下。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怀着极其沉重和不解的心情注意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没有与社会主义阵营兄弟国家进行充分协商的情况下,单方面进行了核武器试验。这一行为,不仅无助于缓和当前紧张的国际局势,更在客观上破坏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与统一行动,给帝国主义势力提供了分裂和诋毁社会主义世界的口实……”
指责的矛头直接而尖锐,将一顶“破坏团结”的大帽子扣了下来。
但这仅仅是开始。照会紧接着,以不容置疑的口吻,重申并强烈要求华夏政府“立即履行国际主义义务,按期全额偿还所有对苏债务”。这笔在华夏最困难时期欠下的巨款,此刻被拿出来,如同一条冰冷的锁链,试图勒紧刚刚挺直一些的腰杆。
然而,最让参与传阅和分析这份照会的华夏高层们目光凝重的,是紧随其后的一段看似模糊、实则锋芒毕露的表述:
“……同时,我方注意到,贵国在极短时间内,在某些极其复杂和尖端的技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甚至可以说是超越常规发展规律的进展。对于这些技术突破的具体来源和实现路径,作为最亲密的兄弟盟友,我们表示高度关切,并希望贵方能本着坦诚与互信的原则,做出必要的说明,以消除可能产生的误解和疑虑……”
“来源可疑”。这四个字虽然没有明说,却像毒刺一样隐藏在外交辞令之下。这已不仅仅是政治施压,更是直指核心的技术猜忌和赤裸裸的觊觎。
困境瞬间变得立体而严峻。这不再是面对西方阵营的孤立与威慑,而是来自曾经“老大哥”的、政治、经济、外交乃至技术层面的多重挤压。一边是意识形态的“大义”名分和沉重的历史债务,另一边是国家刚刚获得的、赖以生存的战略基石和独立发展的尊严。
冲突在高层内部的小范围紧急磋商中激烈爆发。这一次,争论的焦点不再是应对西方的策略,而是如何面对这位翻脸无情的“兄弟”。
“欺人太甚!”一位经历过长征、脾气火爆的将军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杯盖叮当作响,“当初我们需要援助的时候,他们抠抠搜搜,现在看我们自己搞出点名堂,就眼红了?又是扣帽子,又是催债,还想我们把家底都交代出去?这是什么兄弟?这是强盗!”
他的观点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愤怒,认为必须强硬回击,债务可以谈,但主权和核心技术绝不能拿来交易,甚至有人提出可以考虑暂停或减缓对苏某些矿产和农产品的偿付。
但也有持不同意见者,语气充满忧虑:“话不能这么说。毕竟在建国初期,苏联老大哥还是给予了我们不少援助,这份香火情不能完全不顾。而且,我们现在面临西方的全面封锁,如果再与北方彻底闹翻,两面受敌,形势将万分危险。是不是……可以在某些非核心的技术领域,做一些有限的交流,或者是在债务偿还方式上展现更多灵活性,以缓和关系?”
这是现实主义的考量,担心同时与两大超级集团对抗,国家将难以承受。
“香火情?”另一位负责经济工作的领导苦笑摇头,“他们现在跟我们讲香火情了吗?这照会字里行间,哪有一点兄弟情谊?只有算计和威胁!用他们的逻辑来说,这就是大国沙文主义!我们今天退一步,明天他们就会要求我们退十步!核心技术,尤其是国防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岂能与人?”
争论的焦点,本质上是意识形态话语权与最根本的民族利益之间的冲突。是将“社会主义阵营团结”置于国家核心利益之上,还是坚持独立自主,扞卫来之不易的战略优势?
张彬没有参与这场争论,他作为技术顾问,被要求对照会中涉及技术“来源可疑”的部分进行研判。他仔细阅读着那段文字,心中冷笑。对方果然注意到了技术上的异常,只是他们永远猜不到真正的“来源”是什么。
就在高层争论不下时,负责仔细剖析照会文本的专家,又发现了一个容易被忽略、却意味深长的细节。在照会后半部分,一段看似例行公事地提及双边科技合作的段落里,夹杂着这样一句话:
“……此外,我方亦注意到贵国在农业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某些异常迅速之进展,尤其是关于某种高产物种的宣传,其表现超出了常规农业科学的认知范畴。我方农业科学院对此表示出浓厚兴趣,期望能就此开展深入的、实质性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