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陶七海拿出一册书时,芸宝和宋二郎就看到了“明朝那些事儿”几个大字,字形板板正正,还怪好看的。
于是芸宝和宋二郎也不吵闹了,抢过书就翻开来,两个脑袋凑在一起看。都是白话文,通俗易懂,而且行文还有些小幽默,所以,芸宝和宋二郎一下子就入迷了,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芸宝因为认字多,而且记得牢,所以读得快一些。宋二郎平时懒洋洋的,字笔画多一些就认不出来,读得就有些吃力,速度慢一些。
往往芸宝看完一页了,宋二郎才看到一半多点。
芸宝就催促他:“你快点!看你平时不认真了吧?现在看书都慢吞吞的。”
“我这叫细细咀嚼,细品,你懂吗?”宋二郎一遍反驳,一边眼睛不错地盯着书页。
“都是大白话,有什么好咀嚼的。”芸宝哼一声,不再催促他,反而问起陶七海来,“你从哪儿淘来的这本书?看着像史书,但比史书有趣多了。”
陶七海也早想好了对策:“当然是在县城的书摊啦。我五姐六姐去县城卖菜的时候,见到了就给我买回来了。”
芸宝觉得说得通,但又感觉哪里不对,细细一想,也不知道哪里不对,怪怪的。
但她来不及细想,宋二郎已经翻页,她立即凑过去,接上断续的故事,再也没空搭理陶七海。
要不是陶七海喊一声“林先生来了”估计他俩脑袋都还埋在书里,不肯抬头。
而且林先生上课时,他们也都偷偷地把手放进书包里,摸一摸感觉到书的存在后才心满意足地认真听课。
这在林先生看来,肯定不是“认真”,而是“走神”。林先生不知道他们今天怎么了,但不妨碍下学时,他给他们仨额外多布置了写两张大字的作业。
无辜躺枪的陶七海:……
郁闷的陶七海背起小书箱就要跑,还想去看看五姐六姐回来了没有呢,却被芸宝一把拉住:“你不是说今天要去我家书房写作业吗?”
陶七海一愣,“我什么时候说的?”
芸宝不高兴了,“哼,你昨天答应了的。”
陶七海就讨好地笑道:“对不起,我给忘记了,那我们现在就去你家书房写作业吧,叫上宋二一起。”
刚迈开腿,准备悄无声息地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宋二郎顿时僵直了身子,回过头来谄媚地笑道:“你们先写,我休息一下脑子再写。”
“不行!”芸宝一言堂,“一起去写,谁都别想逃!”
说罢,芸宝背起书包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了,陶七海和宋二郎像两个蔫头蔫脑的小跟班在后面跟着。
早知道陶七海要来写作业的顾老夫人一早就在院子里假装赏花等着了,所以,他们才进大门,就碰上了顾老夫人。
芸宝立即兴奋道:“祖母,你要的陶七海我给你带来了。”
顾老夫人:……
“你这孩子,瞎说什么呢。祖母只是希望你们读书写作业时能有个伴儿,你们仨不是朋友吗?一起写作业,才不会觉得孤单烦闷。”顾老夫人戳了戳她的脑门。。
芸宝就朝顾老夫人古灵精怪地一笑。
“好了,你们去吧。不过得先写完作业,才能玩哦。”
三个小孩连连点头,就哇哇地冲着跑去书房。
顾老夫人看着他们欢乐的背影,脸上灿然地笑了。昨天顾言来汇报他在村子里摸排得出的结论:陶七海确实是陶根与程氏所生,怀胎十月呢,因为有些难产,村里人亲自送去的县城济世堂。
这无疑浇灭了顾老夫人心中的希望,她失落了好一阵子,但再看到芸宝和陶七海时,她又觉得是不是已经无所谓,只要芸宝能快快乐乐地成长,知书达理就好。
这段时间,顾老夫人发现了芸宝的变化,不再像在苏州时那样挣扎,像个刺猬一样,稍有不顺就竖起尖刺反击,一点都不让。
虽然依然有些任性、高傲,但也变得纯善许多。或者说,她原本就纯善,只是苏州宋家家族的污浊之气,遮盖了她的纯善。
顾老夫人知道,这一切多亏了芸宝的朋友:二郎和七海。
所以,她乐得希望他们在一起多读书,多写作业,最后变得温文尔雅。
不过,顾老夫人的希望可能要落空了。
他们三人才到书房,就叽叽喳喳地欢闹起来,把顾老夫人的交代全都抛之脑后。
“我们继续来玩捉迷藏吧。”芸宝提议。
“好。”宋二郎想也不想就应和。
“可是我们不是答应顾祖母要先写作业吗?这样言而无信不太好吧?”陶七海表示讶异,他可不是来玩的呀。
芸宝犹豫一下,说道:“那我们先玩一刻钟,之后再写作业,然后再玩捉迷藏。”
三人都同意了。
很快就觉得先由陶七海当鬼来捉人,他数完数之后,就开始在书架间寻人。但他的眼神总是不由自主地扫过书架上的书,就跟逛图书馆一样。
但又有所不同。
图书馆的书,书脊上都写着书名,很容易看出来是什么。但这些书架上只是一册一册的,有的还是卷轴形式的,甚至还有竹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逍遥大司农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逍遥大司农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