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七海盼望已久的休沐又到了,卯时天未亮他就从床上爬起来,清点自己需要带的货物。
有切成薄片晒干了的天门冬,拿一小布袋装着,沉甸甸的。那是因为后来他带着大姐又挖了两兜才有这么的。
有三四个形制各异的精美竹包,他打算去试试水的。
还有他的货箱架,里面是竹玩意、糖果以及一些麻纸和宣纸。
那只野兔最后还是决定送给林先生,不拿去卖了。毕竟他们很愧疚,竟然吃兔肉时只顾自己,没叫上先生。
东西不算多,所以他们就没跟陶虎家借板车,而是打算腿儿着去。这个“他们”就是陶七海、五月、六禾还有四冬。
大春和三秋去云宝家造房子,没时间去的。
二夏需要留下来帮大姐做她的女红活儿,怕到时候来不及,陶虎家已经算好下定的日子,也就这几天了。
其实家里女红活儿最好的是四冬,要不然也不会那么快就上手竹编。但四冬的手指头还疼着,暂时拿不了针线,而且她也想去县城逛逛,所以,就让二夏待在家里了。
村里也有人去县城,于是,大家一起结伴上路了,一路上有说有笑的,很快就到了县城。
他们轻车熟路地先来到济世堂,陶七海更是熟门熟路地走进去,对着正在忙活的伙计说:“伙计小哥,我找掌柜的。”
自从上次卖了干竹荪之后,陶七海有近一个月没来了。所以,伙计不怎么记得他,但见他一副和掌柜的很熟的样子,不由得挠挠头,想把这小孩赶走吧,又怕冲撞了掌柜的客人。
正纠结呢,就看到落在后面进来的五月六禾,这两人脸熟呀,前几天还来这里给她娘抓药呢,都是些补气血的药。
他恍然大悟道:“你们是来看病的吧?要是不急,就去排秦大夫的队吧,一会儿就能轮到你们了。”
五月就笑道:“小哥哥,我们不是来看病的,我们来卖药材,劳烦请一下孙掌柜吧。”
伙计这才明白这伙人的来意,屁颠屁颠地就去后院找掌柜的。
柜台前就只剩下陶七海他们一行人。陶七海惊讶地看了五姐一眼,忍不住给点赞:“五姐,你真厉害啊,话说得溜,还很从容,自信满满。连人家姓什么都知道了。”
四冬也觉得五月变化很大,之前是个跟在姐姐后面、围在海弟身边的跟屁虫,现在却能独当一面了?!
五月瞬间羞红,“那还不是卖东西多了,卖出了胆量。还是海弟说的呢,脸皮要厚,嘴巴要甜。”
陶七海就嬉笑起来。
六禾不甘示弱,“我胆子也很肥……”但似乎感觉这话不对味,连四冬都愣了一下,很快六禾就更正过来,“我胆子也很大的,一会儿糖让我来卖。”
“好,就让六姐卖。”陶七海像哄小孩似的说道。
他感到一阵欣喜,家里人渐渐地有些变化,而且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作为“过来人”,他知道农户不能只把眼光盯在那些土地上,还要把思路打开,放在县城,甚至放在更遥远的市场上。
孙掌柜很快出来,他记性一向很好。
废话!记性不好是当不好掌柜的,也学来医的。掌柜的要盘账、算账、认人;做大夫要背医书、辨药材、记药方,这些都需要一个灵活的脑袋。
孙掌柜虽然是一个下县的济世堂掌柜,但济世堂在全国那可是鼎鼎有名的,能成为一地济世堂的掌柜,没有点真本事仅凭家族内部的人脉关系,简直是痴人说梦。
所以,孙掌柜一下子就认出了陶七海,立马迎上去,笑道:“小郎君,这次又带来什么好药材呀?”上回的干竹荪他可是小赚了一笔的。
陶七海给了四冬一个眼神,四冬回过神来,上前一步,把袋子打开给孙掌柜看:“这是咱们家在山上挖的天门冬,已经晒干了,掌柜的您这边收吗?”
孙掌柜又小小的震惊了一下,这些人还是农户吗?不仅认识天门冬,还知道如何炮制,要不转行当药农得了!
孙掌柜从袋子里掏出几片天门冬放在手心上看了看,浅金透亮,又咬了一口,有点甘甜,就微微颔首道:“晒得不错,而且这些天门冬品质很好,年份足。”
他把手里的天门冬丢回袋里,抖了抖,把底下的天门冬翻过来,看了看,成色一样,便对伙计点头道:“都不错,我们都收了,拿去称吧,按五十文一斤收。”
伙计就领命提着半袋子的天门冬拿到柜台去称了。
孙掌柜看了看一旁最高的女娃,猜得出这是他们的姐姐,忍不住问道:“这天门冬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五月骄傲地道:“当然是我们海弟告诉我们的呀。”
孙掌柜想想也是,这个小郎君看着大概是读了书的,认识一些野外的药材也不奇怪,但奇怪的是这炮制之法(手法有些稚嫩,但方法是对的),如果不是药农,或者没得到大夫的指点,又或者家里没有医书,定是不会的。
“小郎君识得这天门冬的炮制之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逍遥大司农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逍遥大司农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