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着三十两“巨款”,苏清辞并未被冲昏头脑。她深知这笔钱是绣坊发展的种子,每一文都需用在刀刃上。修缮别院固然能改善生活,但从长远来看,并非最佳选择。这里太过偏僻,不利于接待客户,更不利于扩大经营。
开设一间临街的、真正的绣坊,势在必行。
接下来的几日,她将赶制预订单的任务主要交给了春桃。春桃如今已能熟练完成大部分基础工序,足以保证日常产出,苏清辞自己则开始了频繁的进城考察。
她不再局限于南市,而是走遍了京城东南西北各条主要商业街道。她仔细观察每条街的人流构成、店铺类型、租金水平。
东市多是金银玉器、古玩字画店,客户非富即贵,租金高昂得令人咋舌,且氛围过于凝重,不适合她的绣品风格。
西市靠近城门,多是大宗货品批发和车马行,环境嘈杂,人流虽多但消费能力有限。
北市则是各类小吃、杂货、廉价布匹的聚集地,热闹却略显混乱,与她想要的雅致格调相去甚远。
最终,她的目光落在了南市附近的一条岔路上——清河街。
这里不如主街喧闹,但人流不断,且多以文人雅士、家中有些底蕴的妇人小姐为主。街道两旁开着几家书画铺、琴行、香铺和雅致的茶舍,氛围清静文雅。租金虽比偏僻地段高,但尚在可接受范围内,一间临街的小铺面,年租大约在十五到二十两之间。
她相中了一处位于街道中段、略微靠里的铺面。铺面不大,只有一间门脸,进深却不错,后面还带一个小小的院落和一间厢房,可用于居住或仓储。原主人似乎也是做笔墨生意的,因年老还乡急于出手,租金要得颇为公道。
苏清辞前后去看了三次,又暗中观察了几天周边客流,最终下定决心,就是这里了!
谈判、签租约、支付首年租金十五两银子……一系列手续办下来,那张薄薄的房契拿到手中时,苏清辞的心才真正踏实下来。
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铺面,接下来便是装修。
她没有请专门的工匠师傅——一来是为了省钱,二来是她对自己的需求最为清晰。她打算亲自设计,只雇请一两个可靠的短工帮忙干些重体力活。
她想要的绣坊,绝非传统绣庄那般富丽堂皇或堆满绫罗绸缎。她希望它更像一个现代的工作室与展示空间的结合体——简洁、明亮、雅致,能最大限度地凸显绣品本身的美。
她用木炭在废纸上勾勒出设计草图。
门面摒弃繁复雕花,只请木匠做一块素净的榆木招牌,上书“清辞绣坊”四字,字体清秀挺拔。门板全部换成可拆卸的样式,天气好时全部打开,让阳光和空气涌入,店内绣品一览无余,更显通透。
店内墙面全部用米白色的土浆重新粉刷,干净明亮。靠墙设置一排原木色的多层展架,用于分类陈列不同系列的绣品:荷包、手帕、扇套、以及未来可能推出的更大件绣画。展架设计成可调节的样式,灵活多变。
店铺中央,预留出宽敞的空间,放置一张巨大的、光洁的工作台。台上陈列着正在制作的绣品、各色丝线、以及一些设计图稿。她希望顾客进来,不仅能购买成品,还能直观地感受到刺绣这门手艺的魅力与过程,增加互动感和信任度。
工作台旁,靠窗的位置,则设置了两个固定的绣架。这里将是她和春桃日常工作的区域,阳光充足,视野也好。她希望将“制作”与“展示”融为一体,让绣坊充满生机勃勃的创作气息。
后院的厢房被她规划为原料仓库和染房,工具物料分区存放,井井有条。小院一角则搭起晾晒丝线的架子。
整个设计,无一不体现着“简约、实用、雅致”的理念,与她绣品的风格一脉相承。
草图定下后,她便开始采购材料。石灰、木材、工具……她精打细算,亲自去市场挑选对比,力求用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效果。
雇来的两个短工是附近老实巴交的汉子,负责粉刷墙壁、打造展架和工作台等重活。苏清辞则包揽了所有的设计和细节把控工作,春桃在一旁打下手,递工具、打扫清理。
装修的日子忙碌而充实。每天天不亮,苏清辞就和春桃赶到清河街的铺子,监督工人施工,有时甚至亲自上手打磨木材、调制颜料。傍晚工人下工后,她们还要仔细清理现场,核对进度。
辛苦自不必说,常常弄得灰头土脸,腰酸背痛。但看着破旧的铺面一天天按照自己的设想焕然一新,逐渐呈现出理想中的模样,苏清辞心中充满了创造的喜悦和成就感。
春桃更是干劲十足,小脸上总是红扑扑的,眼里闪着光。对她而言,这不仅仅是一间铺子,更是她和苏姐姐未来的家,是安身立命的希望所在。
期间,苏婉柔竟又派小鹊来别院“探望”过一次,自然是扑了个空。苏清辞早已料到嫡姐不会善罢甘休,特意叮嘱了左右邻居,若有人打听,只道她们搬走了,不知去向。暂时切断了与城西别院的明显联系,能省去不少麻烦。
忙碌了将近半个月,绣坊的装修已接近尾声。
雪白的墙壁,原木色的展架和工作台,明亮通透的格局……虽然没有任何昂贵的装饰,却自有一股清新脱俗、宁静致远的气质,在这条街上显得独树一帜。
苏清辞站在店铺中央,环顾四周。阳光透过擦拭一新的窗棂洒进来,落在光洁的工作台上,空气中弥漫着新木和石灰的清新气味。
理想,正照进现实。
她仿佛已经看到,精美的绣品在展架上熠熠生辉,她和春桃在窗明几净的绣架前飞针走线,顾客们流连其间,惊叹于指尖创造出的艺术……
然而,就在她沉浸在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中时,一个穿着体面、管家模样的中年男子,踱着方步走进了尚未正式开张的铺子。他目光挑剔地扫视了一圈店内的装修,最后落在苏清辞身上,语气带着几分居高临下的意味:
“请问,哪位是这儿的东家?”
喜欢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