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辞绣坊·惠民分销”的招牌如同雨后春笋,在全国十余座重镇扎根生长,其带来的不仅是商业版图的扩张,更是一股清新之风,吹向大靖绣业的每一个角落。
物美价廉的绣品惠及了无数百姓,外包绣片的模式更是让成千上万的底层绣娘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生计改善。
然而,在这片欣欣向荣之下,苏清辞并未忘记那场因柳家垄断与恶性竞争而引发的风波。
柳家虽倒,但其留下的积弊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清除。江南作为绣业重镇,其风气导向,直接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如今,她身为江南绣业行会总顾问,虽远在京城遥控,但权威日盛。推行新规、彻底整顿江南绣业,时机已然成熟。
这一日,数匹快马带着苏清辞的亲笔手书与一份详尽的《江南绣业行规新约》草案,疾驰南下,送达了以李老行尊和灵绣坊东家为首的几位行会核心元老手中。
书信中,苏清辞并未以势压人,而是言辞恳切,条分缕析:
“……柳氏之祸,非一人之过,实乃旧规弛坏、恶性竞逐之果。若只除柳家,而不革积弊,则今日之柳家倒,明日必有张氏、李氏起而效尤,垄断压价、以次充好之乱象必将重演……绣业之兴,在于匠心,在于信誉,而非倾轧盘剥。今清辞不才,蒙诸位前辈信任,忝居顾问之位,愿与诸位共商良策,订立新规,旨在‘公平竞争、质量至上、技艺传承、惠及匠人’,使我江南绣业能摒弃劣习,健康发展,真正以锦绣之美,誉满天下……”
随信附上的《新约》草案,则具体得多:
一、 建立“绣品质量分级认证”体系。由行会组织资深匠人成立鉴评会,对成员绣庄产品进行定期评鉴,分“甲、乙、丙”三等,挂牌销售,优质优价,劣质淘汰。
二、 制定“公平定价公约”。规定各类绣品原料、工时基础成本核算标准,设定建议零售价区间,严禁恶意压价倾销,维护市场秩序。
三、 设立“技艺共享学堂”。由行会牵头,定期组织各绣庄优秀绣娘交流切磋,公开传授部分非独门绝技,鼓励创新,打破门户之见,提升整体技艺水平。
四、 建立“匠人保障基金”。从行会抽成及大绣庄捐赠中提取部分资金,用于救助因伤病、年老无法工作的老绣娘,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匠人,增强行业凝聚力。
五、 严厉惩戒措施。对违反新规,尤其是屡教不改、继续以次充好、恶意竞争者,行会有权进行公示谴责、罚款乃至联合抵制,驱逐出行会。
这份草案,既考虑了保护诚信经营者的利益,又注重提升整体质量与技艺,更难得的是加入了保障底层匠人的条款,可谓面面俱到,深谋远虑。
李老行尊等人看完书信与草案,无不感慨动容。他们深知江南绣业沉疴已久,早需变革,但一直苦无强有力之人牵头,更惧柳家余威。如今苏清辞不仅提出了完整方略,更以如今的身份威望为之背书,正是千载难逢的时机
“苏顾问真乃我江南绣业之福星也!”李老行尊激动得胡须微颤,“此新约若成,必能让我江南绣业焕然一新!”
几位元老当即表示全力支持,并立刻召集行会所有成员绣庄,于杭州行会总堂举行大会,共议新约。
消息传出,江南绣业顿时掀起轩然大波。
绝大多数中小绣庄和散户绣娘欢欣鼓舞,尤其是那些曾深受柳家压榨、苦苦挣扎的匠人,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新规保障了他们的生存空间和合理收益,技艺学堂和保障基金更是他们以往想都不敢想的福音。
然而,也并非所有人都乐见其成。
少数几家规模较大、以往惯于模仿山寨、甚至暗中以次充好的绣庄,则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新规一旦严格执行,他们那套粗制滥造、低价倾销的手段将再无立足之地。其中,尤以一家名为“锦华堂”的绣庄反应最为激烈。其东家曾是柳家附庸,柳家倒台后,他凭借吞并部分柳家遗产和原有渠道,迅速扩张,隐隐有成为新霸主的势头。
行会大会上,“锦华堂”东家钱茂才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什么新规?我看就是清辞绣坊想一家独大,变着法儿来管束我们!”钱茂才肥硕的脸上满是不忿,“质量分级?凭什么由他们的人来评?公平定价?这岂不是要断我们自由经营的活路?还有什么保障基金,分明就是巧立名目,盘剥我们辛苦赚来的血汗钱去填那些穷绣娘的无底洞!”
他煽动性地看向其他几家心存疑虑的绣庄东家:“诸位!别忘了咱们做生意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赚钱!现在有人要把刀架在咱们脖子上,规定这规定那,你们就甘心被管束吗?”
会场一时有些骚动,一些原本就犹豫的人开始交头接耳。
李老行尊见状,重重一拍桌子,须发皆张:“钱茂才!你休要胡言乱语,蛊惑人心!苏顾问此举,乃是为了江南绣业的长远发展!你口口声声为了赚钱,难道你锦华堂以往以次等丝线冒充上品、压低工钱盘剥绣娘的手段,就是正道吗?就是长久之计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