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主任客气了,治病救人是我的本分。” 陈墨连忙扶住他,“老太太刚醒,别太多人围着,让她先休息。我回诊室琢磨药方,半小时后让护士过去取,具体的煎服方法我会写清楚。”
张院长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好,你先回去,这里交给我们。等会我让护士长亲自去取药方,保证不出差错。”
陈墨跟众人打了招呼,又叮嘱护士注意观察老太太的血压变化,才拿着牛皮包离开病房。走出外科大楼时,阳光刚好透过树叶洒下来,落在他身上,暖融融的,刚才会诊时的紧张感终于消散了些。
回到中医科诊室,罗启成正在整理病历,杨小红趴在桌上记笔记,见他进来,两人都抬起头。“陈大夫,怎么样?刘老太醒了吗?” 杨小红率先问道,眼睛里满是期待 —— 早上陈墨去会诊时,她特意查了脑梗塞的资料,知道这种病对老人来说有多危险。
“醒了,情况还算稳定。” 陈墨坐到自己桌前,拿出纸笔开始写药方,“我得赶紧把方子弄出来,等会护士要来取。” 他一边写一边跟两人说会诊的情况,从脉象到针灸穴位,再到后续的调理思路,讲得条理清晰。罗启成听得频频点头,偶尔还补充两句自己的经验,杨小红则在笔记本上记个不停,连标点符号都不敢漏。
写写画画了将近二十分钟,陈墨才把药方写完,又在旁边详细标注煎服方法:“黄芪 30g、当归 15g、川芎 10g、茯苓 12g、白术 10g,加水 800ml,先武火煮沸,再文火煎 40 分钟,取药汁 3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饭后半小时服用。忌生冷、油腻、辛辣食物,服药期间避免情绪激动。”
他把药方折好放进信封,端起桌上的搪瓷茶缸 —— 里面的茶水早就凉透了,喝了一口,凉意顺着喉咙滑下去,瞬间驱散了疲惫。“终于完事了。” 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脑海里回放着刚才的会诊过程,确认没有遗漏的地方,才彻底放松下来。
不知道过了多久,诊室门被轻轻推开,陈墨睁开眼,看见三个年轻人站在门口 —— 正是陈向东、陈向南和陈向丽。陈向东手里提着一个网兜,里面装着几个苹果和橘子,这在当时可是稀罕物;陈向丽手里拿着个笔记本,眼神还有点红;陈向南则站在后面,显得有些腼腆。
“陈大夫,打扰您了。” 陈向东率先开口,语气带着感激,“我奶奶已经能说话了,刚才还念叨着要谢谢您呢。我叫陈向东,这是我二弟陈向南,在北大读数学系;这是我小妹陈向丽,师大的学生。”
陈向丽和陈向南赶紧跟着打招呼,声音里满是恭敬。“不用这么客气,应该的。” 陈墨起身让他们坐,又给每人倒了杯热水,“老太太刚醒,还得好好休息,你们别总围着,让她保持安静。”
他把装着药方的信封递给陈向东:“这是后续调理的方子,按上面的方法煎药,五天后我再去家里复诊。要是期间出现头晕、心慌或者出血的情况,随时来医院找我。”
陈向东接过信封,小心翼翼地放进上衣口袋,又把网兜递过来:“陈大夫,一点心意,您别嫌弃。我妈说让我们一定要好好谢谢您,要不是您,我奶奶……” 说着,他的声音又有些哽咽。
“东西你们拿回去,老太太需要补充营养,你们给她吃。” 陈墨把网兜推回去,语气坚决,“我治病不是为了这个,你们能好好照顾老太太,让她安度晚年,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了。”
推让了半天,陈向东见陈墨实在不肯收,只好把网兜拎回去,又说了半天感谢的话,才带着弟弟妹妹离开。看着他们的背影,陈墨笑了笑 —— 行医这么多年,最让他满足的,就是看到病人康复后家属的笑容。
这时,墙上的挂钟指向了十二点,下班的广播准时响起。陈墨拿起桌上的铝饭盒 —— 这是他刚到医院时发的,边缘已经有些变形,却被他擦得锃亮。罗启成和杨小红早就收拾好东西准备走了,两人都是有家室的,中午要回家吃饭,不像陈墨,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
“陈大夫,我们先走了,下午见。” 杨小红挥了挥手,跟着罗启成走出诊室。陈墨锁好门,拿着饭盒往食堂走去。食堂里人不多,窗口前只有几个人排队,他买了一份白菜豆腐和两个馒头,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白菜豆腐没什么油星,馒头倒是暄软,他吃得津津有味 ——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能吃饱就已经很满足了。
吃过饭,陈墨在诊室的桌子上趴了一会,下午的工作就在看病、写病历和看书中慢慢过去了。下班后,他没回家做饭,而是去了医院附近的国营饭店 —— 他是个无肉不欢的人,在家做饭时,肉香味一飘出去,整个院子都能闻到,现在大家日子都不好过,他不想因为这点事被人说闲话。
饭店里人不多,他点了一份红烧肉和一碗米饭,慢慢吃着。红烧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是他这段时间吃得最满足的一顿。吃完饭,他走到院门口,看见三大爷和一大爷正在下棋,围了好几个人看热闹。他凑过去看了一会,三大爷的 “马” 被一大爷的 “炮” 困住了,急得直拍大腿,逗得众人哈哈大笑。陈墨跟他们闲聊了几句,直到天色擦黑,才慢慢走回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