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老二一进屋,就从墙角拖来一个木箱子,里面装着卷尺、墨斗、铅笔和几张泛黄的图纸 —— 都是他平时做木工用的工具。“陈大夫,您要是信得过我,我给您画个修缮草图,把门窗尺寸、木梁加固的位置都标清楚,回头采买材料也方便。” 他说着,熟练地铺开图纸,拿起铅笔,开始在纸上勾勒院子的轮廓。
富老大坐在旁边,补充道:“正房的木梁得用松木,结实耐腐,我认识砖厂的老王,他能帮咱弄点晾干的老松木,比新松木便宜还耐用;门窗玻璃选三尺宽两尺高的,透光好,冬天也暖和,就是玻璃票不好弄,我回头去趟物资局,找我侄子想想办法。”
陈墨凑到图纸前,看着富老二笔下渐渐成型的院子布局 —— 正房三间保留原有格局,中间做客厅,两边做卧室,卧室里各留一个小储物间;厢房东边做书房,西边做药房,药房里特意留出放药柜的位置,还设计了一个小操作台;院子角落的水井保留,加装一个木制井栏,防止小孩掉下去。“富二哥,药房能不能多留个窗户?我平时配药需要采光好点。”
“没问题!” 富老二立刻在药房的墙上又添了一个窗户的标记,“再给您加个小窗台,配药时能放个砚台、药材包,方便。”
三人围着图纸,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着,从屋顶瓦的规格(选青灰瓦,厚半寸,防水性好),到地面青砖的排列(用 “人” 字形铺法,防滑还好看),再到门框的高度(五尺高,三尺宽,方便搬家具),每一个细节都反复确认。眼看墙上的挂钟指向下午四点半,陈墨猛地想起该去接丁秋楠下班了,赶紧起身:“富大哥、富二哥,今天就到这吧,我得去钢厂接秋楠,你们哥俩再合计合计,列个材料清单,我明天办完事就来找你们。”
富老大赶紧站起来,把图纸叠好递给陈墨:“您拿着,回去跟秋楠嫂子也看看,有要改的随时说。材料清单我明早给您送过去,保证详细。”
小黑原本在地上追着自己的尾巴玩,看到陈墨要走,立刻爬起来,跑到他脚边,用头蹭他的裤腿。富老大看着小黑乖巧的样子,笑着说:“陈大夫,您这狗通人性,才养两天就这么黏您。我以前养过一条黄狗,能帮着看院子、叼东西,后来冬天没粮食,没护住……” 他话没说完,眼神里满是惋惜,又赶紧摆手,“不说这个了,您快去吧,别让秋楠嫂子等急了。”
“回头有空,您给我讲讲训狗的法子,我也教教小黑。” 陈墨边走边说,推开院门时,又回头叮嘱,“院子的事就拜托您二位了,材料一定要选好的,钱不是问题。”
“您放心!” 富老大兄弟俩送到院门口,看着陈墨带着小黑走远,才转身回屋继续合计材料清单。
陈墨回到家,把小黑放进屋里,给它添了点稀饭,又检查了一遍煤炉的火 —— 蜂窝煤烧得正旺,炉子上的水壶冒着热气,他把水壶提下来,锁好门,骑上自行车往钢厂赶。
到钢厂门口时,离下班还有五分钟,门口已经围了不少接人的家属,大多是提着饭盒的老人和小孩,偶尔有像陈墨这样的年轻丈夫,靠在自行车上聊天。陈墨把自行车撑在路边,目光落在钢厂大门上 —— 两扇铁门紧闭,岗亭里的战士依旧身姿挺拔,手里的步枪在夕阳下泛着冷光。他想起早上和富老大商量的修缮细节,忍不住在心里盘算:松木得要十根,青灰瓦得两千片,玻璃二十块…… 想着想着,厂里的广播突然响了,播放着《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歌曲,紧接着,保卫科的人员打开了大门,下班的工人像潮水一样涌了出来,深蓝色的工装在夕阳下连成一片,格外壮观。
陈墨踮起脚尖,在人群中寻找丁秋楠的身影。没一会儿,就看到丁秋楠和一位三十多岁的大姐走在一起,两人说说笑笑,丁秋楠手里拿着一个蓝色的布包,里面装着她的工作证和笔记本。看到陈墨,丁秋楠眼睛一亮,跟大姐说了几句,就快步朝他走来,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笑容。
“你什么时候来的?等很久了吧?” 丁秋楠走到陈墨身边,伸手帮他理了理被风吹乱的衣领,语气带着关切。
“刚到几分钟,不碍事。” 陈墨推着自行车,和她并肩往前走,“今天在总厂上班,跟以前机修分厂比,感觉怎么样?忙不忙?”
“忙倒不忙,就是有点不习惯。” 丁秋楠打开了话匣子,“卫生室的刘医生人特别好,教我认厂里的药品登记本,还跟我说哪个车间的工人容易受伤,让我多准备点红药水、纱布;上午有个师傅不小心被机器划伤了手,我帮他消毒、包扎,刘医生还夸我手法好呢!” 她顿了顿,又想起什么好玩的事,忍不住笑了,“对了,下午隔壁办公室的张大姨过来聊天,居然要给我介绍对象!”
陈墨愣了一下,故意皱起眉:“哦?谁这么大胆,敢挖我的墙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