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墨坐在协和医院中医科的办公桌前,端起印着 “为人民服务” 的搪瓷茶缸,喝了一口温热的茶水 —— 茶水是梁明远主任早上给的,祁门红茶,醇厚回甘。他从抽屉里拿出《中医外科学》,指尖拂过泛黄的书页,早上接到王叔邀约的激动心情,渐渐平复下来。办公室里很安静,罗启成出去买年货还没回来,窗外偶尔传来几声鞭炮响,提醒着人们年关已近。
中午在医院食堂吃完饭,陈墨正往办公室走,身后突然传来梁明远的声音:“小墨,等一下!” 他转过身,看到梁主任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快步走了过来,脸上带着几分犹豫。
“主任,您找我有事?” 陈墨停下脚步,笑着问道 —— 梁主任平时很少这样 “追着” 找他,肯定是有重要的事。
梁明远拉着他走到走廊的窗边,压低声音说:“放假这三天,你有安排吗?比如走亲戚、回老家之类的。”
陈墨想了想,答道:“明天去我姐陈琴家,初二跟秋楠回她娘家,初三就没什么事了,在家收拾收拾新院子的材料清单。”
“你姐家离医院远不远?” 梁明远又问,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笔记本封面。
“不远,就在区粮食局家属院,骑车二十分钟就能到。” 陈墨察觉到梁主任的语气不对,追问,“主任,是不是科室有什么事?您直说,能帮的我肯定帮。”
梁明远叹了口气,语气带着无奈:“是这样,放假咱们科室不安排集中值班,但医院有规定,每个科室必须留一个‘应急联系人’,万一有紧急会诊或者突发情况,能随时到岗。咱们科算上我一共七个大夫,四个老大夫年纪大了,要么要回老家陪孩子,要么身体不好经不起折腾;罗大夫刚涨工资,要带媳妇回乡下老家,就剩你这边时间相对灵活……”
他话没说完,陈墨就明白了 —— 这是想让他当初三的 “应急联系人”。“主任,没问题!初三要是医院有事,让他们直接去我家找我,我保证半小时内到岗。” 陈墨爽快地答应,没有丝毫犹豫。
梁明远没想到他这么干脆,脸上瞬间露出笑容,拍了拍他的肩膀:“太好了!小墨,真是谢谢你!我这就把你的名字报到医办去。” 他顿了顿,又带着几分愧疚说,“其实我也知道这委屈你了,过年本该好好休息,可实在没人能替……”
“主任,您别这么说。” 陈墨打断他,“我年轻,多担点责任应该的。而且咱们科的情况我也知道,老大夫们身体不好,罗大夫也确实难得回趟老家,我这边没事,您放心。”
陈墨心里清楚,梁明远这个主任当得不容易 —— 中医科的四个老大夫,要么是建国前就从医的 “老资格”,要么是靠关系进来的,平时连日常坐诊都要挑三拣四,更别说节假日值班。前两年下乡的任务,若不是市里下了死命令,再加上陈墨和罗启成第一年主动去了,那四个老大夫根本不会动。好在陈墨这两年医术进步快,院里会诊时越来越受认可,渐渐成了梁主任的 “得力助手”,不少棘手的事,梁主任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聊完值班的事,梁明远又叮嘱了几句 “初三要是没事就多休息”“别累着”,才拿着笔记本匆匆去医办报名字。陈墨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暗暗想着 —— 等开春新院子修好,有空请梁主任来家里吃顿饭,感谢他平时的照顾。
好不容易挨到下午五点下班,陈墨收拾好办公桌,拿起搭在椅背上的棉大衣,像离弦的箭一样往医院外跑 —— 他要赶紧回家,告诉丁秋楠初三值班的事,还要准备去王叔家的东西。
路上的年味越来越浓,胡同口的小卖部挂起了红灯笼,孩子们穿着新棉袄,手里拿着小鞭炮,跟在大人身后跑,“噼里啪啦” 的响声此起彼伏,偶尔有炸响的鞭炮,吓得几个小姑娘尖叫着躲到大人怀里,惹得周围人哈哈大笑。陈墨骑着自行车,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里满是暖意 —— 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平凡而热闹,充满烟火气。
刚进四合院的门,一股混合着饺子馅、炖肉的香味就飘了过来。是啊,过年了,不管家里条件好不好,除夕前总要想办法包顿饺子、炒个肉菜,图个吉利。陈墨深吸了一口气,熟悉的香味让他想起小时候跟父母过年的场景,眼眶微微发热。
走到自家门口,陈墨愣住了 —— 两扇木门上,已经贴上了崭新的春联,红色的联纸在夕阳下格外鲜艳。不用问,肯定是三大爷阎埠贵写的 —— 每年过年,阎埠贵都会给院里人写春联,换点瓜子、花生当 “润笔费”,这是他雷打不动的 “保留项目”,既赚了东西,又能显示自己的 “文化人” 身份。
陈墨走近一看,上联是 “岁岁皆如意”,下联是 “年年尽平安”,横批 “春风送福”。字迹工整有力,带着几分柳体的风骨,看得出来阎埠贵是用了心的。“三大爷这字,还真有进步。” 陈墨忍不住小声称赞 —— 阎埠贵平时总说自己 “随便写写”,但这字,比去年工整多了,看来私下里下了不少功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