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涛凑上前,仔细看着针的角度,轻轻点头,对身后的徐主任小声说:“这手法,比杨老当年还细腻,杨老没看错人。”
徐主任也忍不住赞叹:“是啊,我行医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这么精准的针灸手法,年轻有为啊。”
陈墨没理会众人的称赞,专注地捻转着银针 —— 每根针都要捻转三下,力度均匀,确保 “得气”。没过两分钟,张政委的眼皮就开始轻轻颤动,呼吸也变得平缓。
“他这是要睡着了,正常反应。” 陈墨解释道,又对护士说,“麻烦您盯着点,别让张政委乱动,要是有情况随时叫我。”
“好的,陈医生。” 护士点头,拿出记录本开始记录。
周玉珍也赶紧说:“我也在这看着,保证不让他动。”
刚交待完,病房门就被推开,刘院长走了进来,看到床上的张政委,问道:“已经施完针了?”
“刚扎好,张政委已经睡着了。” 徐主任在旁边回答,又把陈墨的治疗方案递给刘院长,“这是小陈医生的方案,林主任也看过了,很专业。”
刘院长接过方案,没看,先看向林文涛:“老林,你觉得怎么样?”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林文涛语气肯定,“杨老当年总说小墨是中医界的好苗子,现在看来,一点都没夸张。他的‘透骨针’手法,已经炉火纯青了。”
陈墨站在旁边,心里满是疑惑 —— 林师叔和刘院长的对话,怎么听都像是在评价他的资历?难道有什么事?
果然,刘院长坐下后,看着陈墨,语气郑重:“小陈,杨老过世前,曾经推荐你进保健组,你有什么想法?”
“保健组?” 陈墨愣了一下 —— 保健组是负责国家重要人物健康的机构,里面都是中医界和西医界的泰斗,他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大夫,怎么会被推荐进去?
林文涛在旁边补充:“小墨,我是保健组的副组长,刘院长是组长。杨老过世前,特意跟我们提过你,说你不仅医术好,心性也稳,适合进保健组。”
陈墨低下头,心里快速思考起来 —— 上次政务院的陈主任也推荐过他,他拒绝了,因为怕被人说 “走后门”;可这次不一样,刘院长和林主任都是保健组的核心成员,还是中医界的权威,他们推荐,分量完全不同。进保健组不仅能接触到更多疑难病例,还能把师傅的中医理念推广出去,是难得的机会。
但他也有顾虑:“刘院长,林师叔,我年纪太轻,资历不够,进去会不会……”
“资历不是问题。” 刘院长打断他,“保健组看的是医术和责任心,你的医术,我们都看在眼里;你的责任心,从你对张政委的治疗上,也能看出来。有我和老林推荐,没人会质疑。”
林文涛也点头:“小墨,这是难得的机会,不仅能提升你的医术,还能为中医争口气。现在很多人觉得中医只能治慢性病,你进保健组,正好能让他们看看,中医在急症调理和长期保健上,都有独到之处。”
陈墨抬头,眼神坚定:“我愿意去!谢谢刘院长,谢谢林师叔!”
“好!” 刘院长笑了,“回头会有人去协和跟你们医院对接,你准备三张一寸免冠照片,再整理一份你的行医经历。虽然有我们推荐,但评审会还是要走个流程,你回去好好准备。”
“我会的!” 陈墨用力点头,心里既激动又忐忑 —— 进保健组,是对他医术的认可,也是更大的责任。
又聊了几句,陈墨看了看表,施针已经过去半个小时,起身说:“我去给张政委捻针,避免针效减弱。”
走进里间,张政委还在熟睡,呼吸平稳。陈墨轻轻捻转着每一根银针,动作轻柔,生怕吵醒他。周玉珍站在旁边,小声说:“小陈医生,刚才刘院长说的保健组,是不是很厉害?”
“是国家的重要机构,负责重要人物的健康。” 陈墨小声回答,“我也是刚被推荐进去,以后还要多学习。”
周玉珍眼里满是敬佩:“你这么年轻就这么厉害,老张没看错人。”
捻完针,陈墨回到外间,拿起纸笔,重新开了一副药方,递给杨医生:“杨医生,这是后续的调理方,黄芪 15 克、当归 10 克、丹参 12 克,晚饭后温服,连喝三天。药材要选上等的,煎药时用砂锅,文火慢煎四十分钟,别用铁锅,会影响药效。”
杨医生接过药方,认真记下:“我记住了,陈医生。那扎针呢?需要持续多久?”
“先扎七天,每天一次,七天后我再根据张政委的情况调整方案。” 陈墨回答,又叮嘱,“这七天里,让张政委多休息,别下床,饮食要清淡,忌生冷油腻。”
“好的,我会跟周阿姨说清楚。” 杨医生点头,把药方收好。
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陈墨走进里间,轻轻拔出张政委身上的银针,又给他把了脉 —— 脉象比施针前更有力,心脉的瘀滞也减轻了不少。“张政委还要睡一会,醒了以后让他喝碗小米粥,别吃太饱。” 他对周玉珍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