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秋楠从诊室里间的小床上醒来时,陈墨正坐在外间的桌前翻笔记,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纸页 —— 其实他一个字都没看进去,满脑子都是 “双胞胎” 的事,生怕自己刚才没控制好表情,提前泄露了惊喜。
“墨哥,我睡了多久?” 丁秋楠揉着眼睛走出来,头发有点乱,脸上带着刚睡醒的慵懒,“是不是该去中药房了?”
“刚睡够四十分钟,不急。” 陈墨连忙合上笔记本,起身走过去,帮她把耳边的碎发别到耳后,指尖不经意触到她的脸颊,温热的触感让他心头一暖,“我给你留了温好的牛奶,快喝了再去。”
丁秋楠接过牛奶,小口喝着,没注意到陈墨眼底一闪而过的紧张。等她拿着包走出诊室,陈墨才长长松了口气 —— 刚才差点没忍住把双胎的事说出来,还好克制住了。他得先确认清楚,再给她惊喜,免得空欢喜一场。
没过多久,王洁端着一摞病历进来,笑着说:“陈医生,上午的病历我整理好了,您看看有没有问题。”
陈墨接过病历,却没急着翻,突然想起王洁之前在妇产科工作过十年,便抬头问道:“王姐,跟你打听个事 —— 咱们医院妇产科,现在有孕期检查吗?就是孕妇定期来做的那种,看看胎儿情况的。”
王洁愣了一下,手里的笔都停住了,眼神里满是茫然:“孕期检查?陈医生,我没太听懂 —— 孕妇还要定期来医院检查?”
“对啊,比如看看胎儿发育好不好,听胎心什么的。” 陈墨解释道,心里隐隐有点不安 —— 难道现在真的没有孕期检查?
王洁更茫然了,摇了摇头:“没听说过啊!我在妇产科干了十年,就没见过哪个孕妇来做‘孕期检查’。平时孕妇来医院,都是肚子疼得不行了才来,要么就是生的时候才来。我自己怀孕那阵,也没去医院检查过,就在家歇着,到日子了找个接生婆就生了。”
陈墨这才反应过来 —— 在当下的医疗条件下,“孕期检查” 还是个新鲜词。老百姓普遍觉得 “怀孕生娃是女人的本分”,只要没大病,根本不会往医院跑;就算是医院内部人员,也没这个意识。他看着王洁真诚的眼神,知道她没说谎,心里有点哭笑不得 —— 刚才还想找 B 超确认,现在看来,别说 B 超,连基本的孕期检查都没有。
“我就是随便问问,” 陈墨掩饰地笑了笑,“我媳妇怀孕了,我有点担心,想看看有没有什么能检查的,看来是我想多了。”
“陈医生,您这是太紧张了。” 王洁笑着说,语气带着几分调侃,“您自己就是中医,秋楠的脉象您还不清楚?只要脉象稳,就没什么问题。咱们医院李大夫的媳妇,去年怀娃也没检查,不照样生了个大胖小子?”
陈墨点点头,没再说话 —— 他知道王洁是好意,但他心里清楚,双胎和单胎不一样,风险更高,需要更细心的照顾。他坐在椅子上,手指轻轻敲着桌面,脑子里开始盘算:既然医院没法检查,那就只能靠自己的中医知识了。晚上再给丁秋楠把一次脉,如果脉象还是显示双胎,就可以确定了。
接下来的一下午,陈墨都有点心不在焉。接诊的时候,偶尔会走神,想起丁秋楠肚子里的两个宝宝,既激动又紧张 —— 他一点照顾双胎孕妇的经验都没有,不知道该怎么补充营养,不知道该注意什么禁忌。他甚至想起大院里的秦淮茹,去年怀老三的时候,照样做饭、洗衣,最后在家生的娃,可那是单胎,自己媳妇怀的是双胎,肯定不能这么马虎。
“不行,得找有经验的人问问。” 陈墨心里打定主意 —— 姐姐陈琴生过两个孩子,肯定有经验,晚上先给她打个电话;这个周末休息,再跟丁秋楠回娘家,问问丈母娘丁妈,她生过丁秋楠和丁建华,肯定也知道不少注意事项。
临下班前,陈墨突然想起内科有听诊器 —— 他记得上一世好像听说过,怀孕四个月左右能用听诊器听到胎心,虽然现在丁秋楠才三个多月,但他还是想试试。他快步走到内科诊室,找到张医生:“张哥,借你的听诊器用用,明天还你。”
张医生愣了一下,笑着打趣:“陈医生,你这中医怎么想起用听诊器了?难道是想转行西医?”
“不是,” 陈墨有点不好意思,“我媳妇怀孕了,想试试能不能听到胎心,纯属好奇。”
“行,拿去吧!” 张医生爽快地把听诊器递给他,“不过你可别抱太大希望,三个月胎心还弱,不一定能听到。”
“我知道,就是试试。” 陈墨接过听诊器,小心地放进挎包里,心里既期待又忐忑。
和丁秋楠一起回家的路上,陈墨已经恢复了平静 —— 虽然心里还是激动,但至少能做到不露声色。丁秋楠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双手搂着他的腰,小声说:“墨哥,今天中药房刘主任说,下周要给我安排中药配伍的考核,我有点紧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