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鸦山的阻击战进入了第四天,战斗呈现出残酷的拉锯态势。敌军像输红了眼的赌徒,不顾伤亡地连续发动营连规模的冲锋,企图用绝对的数量优势拖垮守卫的红军。警卫团的战士们凭借顽强的意志和有利地形,一次次将敌人打下去,但自身的消耗也达到了极限。
最大的问题,出在了至关重要的自动火力上——机枪。
无论是马克沁重机枪还是捷克式轻机枪,在如此高强度的持续射击下,都面临着一个致命的难题:枪管过热!马克沁虽然有水冷套筒,但连续射击后,冷却水很快沸腾蒸发,需要不断补充,战斗中根本来不及。而捷克式这样的气冷式轻机枪,全靠枪管外的散热片散热,在长时间连续射击后,枪管温度高得吓人,甚至能烤焦靠近的树叶。
枪管一旦过热,带来的问题接踵而至:子弹提前膨胀卡壳、抽壳困难、甚至炸膛的风险也急剧增加!更重要的是,过热导致枪管变形,射击精度严重下降!
火力连长牛大力急得嘴上起了一圈燎泡,一次又一次地跑到团指挥所诉苦:“团长!参谋长!又卡壳了!‘老黄牛’(指一挺马克沁)的水快烧干了!‘快腿鹿’(指一挺捷克式)的枪管都能烙饼了!再这么打下去,俺们的机枪都快成烧火棍了!”
李云龙也是焦头烂额,冲着电话吼:“省着点打!点射!娘的!不会打点射吗?!”但他也知道,面对敌人潮水般的冲锋,很多时候必须用连续火力才能压住,这根本矛盾无法解决。
消息传到在后山临时维修点忙得脚不沾地的林烽这里。他刚带着人修复了一挺因过热导致复进簧失效的捷克式。 “散热……散热……”林烽擦着汗,嘴里念叨着这个关键词。他看着那挺刚修好、但枪管依旧烫手的捷克式,又看了看旁边几个战士正用缴获的水壶给一挺马克沁小心翼翼地添加宝贵的饮用水。
“这样下去不行。”林烽对身边的小张和刘二说,“加水太慢,也太危险。气冷又根本跟不上连续射击的发热量。必须想个办法给枪管强制降温!”
“强制降温?咋降?总不能扛个水缸上去吧?”刘二挠着头说。
“水缸……”林烽目光扫过周围,忽然停留在堆放在角落里的几节废弃的粗大竹筒上。这是之前搭建工棚时剩下的,当地盛产竹子,这玩意又轻又结实。
一个想法如同电光石火般在他脑中闪过!
“有了!”林烽猛地一拍手,“我们用竹子!竹筒装水,绑在枪管散热片上!利用水蒸发来吸热降温!”
小张没太明白:“科长,这……这跟直接浇水有啥区别?”
“区别大了!”林烽兴奋地解释道,“直接浇水,水一下就流走了,浪费,而且突然的冷热交替可能对枪管不好。用竹筒装着水,紧贴散热片,水是慢慢被加热、蒸发的!这个过程能持续不断地吸收大量的热!就像……就像人发烧时用毛巾包着冰块敷额头一样!是持续降温!”
他越说越觉得可行:“竹子隔热性好,不会烫手,又轻便,容易固定!快!找几节最粗的竹筒来,洗干净,一头留节封底,一头开口!”
说干就干!几个战士立刻去找合适的竹筒。林烽则亲自测量捷克式枪管散热片组的尺寸和形状。
竹筒很快找来。林烽让人将竹筒剖成两半,掏空内部的竹节隔膜,但保留一端天然的竹节作为底部。然后,他拿着半片竹筒,比照着枪管散热片的位置,用小刀和锉刀仔细修整内壁,使其能尽可能地贴合散热片的轮廓。
“快,打点水来!不要太满!”林烽指挥着。
清水被灌入修整好的半片竹筒内。然后,林烽小心翼翼地将这“竹筒水冷夹”扣在捷克式枪管的散热片组上,再用浸过水的麻绳(防止被烤断)紧紧捆绑固定好!
一个简易的、利用蒸发吸热原理的“枪管水冷散热装置”就做好了!看起来虽然简陋古怪,但原理上却非常科学。
“快!拿到试枪处试试!”林烽迫不及待地命令。
此时,前方枪声稍歇,似乎敌人又在组织新一轮进攻。牛大力正好又拖着一挺枪管滚烫、冒着青烟的捷克式下来,看到林烽他们鼓捣的怪模样,愣住了:“林科长,你们这是……给机枪穿棉袄?还是灌了肠?”
林烽没时间解释:“牛连长,来得正好!把这挺枪也装上!快!”
他们迅速给这挺刚撤下来的捷克式也绑上了“竹筒水冷夹”。
两挺经过改装的捷克式被架到了试枪区域。林烽命令:“瞄准那个废弃工事,长点射!我不喊停不许停!记录射击时间!”
“哒哒哒哒哒……”两挺机枪同时喷出火舌,声音清脆。
所有人都紧张地盯着那绑在枪管上的竹筒。只见竹筒表面很快变得温热,甚至能看到细微的水汽开始蒸发!
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按照以往的经验,捷克式连续射击这么长时间,枪管早就红热卡壳了!但今天,两挺机枪依旧在稳定地射击!虽然枪管依旧很热,但远远没到之前那种无法触摸的程度!竹筒里的水正在肉眼可见地减少,显然在疯狂地吸收着热量并蒸发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