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们都笑了,小李也不好意思地笑了,手里的动作却更认真了。苏婉每天都会来车间,给学员们送水送干粮,还帮着记录数据:“今天这炉钢纯度92%,能算二级钢,用来做机枪支架正好!”
林烽也常来旁听,看到学员们进步快,心里很是欣慰。有天晚上,他跟老周坐在高炉旁聊天,老周抽着烟袋锅说:“这些娃子都机灵,就是缺经验,再教半个月,肯定能顶用。以前咱们炼钢全靠老经验,现在教他们这些土办法,以后就算我不在,他们也能自己炼出好钢!”
“是啊。”林烽望着车间里忙碌的身影,“咱们兵工厂要长远发展,就得靠这些年轻人。等他们学会了,采矿队和炼钢组的人手就够了,再也不用怕没人懂技术。”
半个月后,夜校六期的“土高炉炼钢课”迎来结业。三十名学员站在夜校院子里,手里拿着老周发的“结业证”——其实就是张写着名字的红纸,上面盖着军工部的小印章。老周站在讲台上,声音比平时温和:“你们都合格了!以后到了采矿队,就好好找矿、挖矿;到了炼钢组,就好好烧炉子、炼好钢。记住,你们炼的不是钢,是打鬼子的武器,是咱们中国人的底气!”
林烽走上前,给每个学员递了一把新做的小铁锤——这是工具房特意打的,上面刻着“军工技工”四个字。“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军工部的技术骨干了!好好干,前线的战士等着你们炼的钢造武器,咱们早日把小鬼子赶出中国!”
学员们都激动地握紧铁锤,大声喊:“保证完成任务!”
结业后,十五名学员被分到了采矿队,跟着老周一起去红石崖矿点,教大家怎么分辨高品位矿石,怎么提高采矿效率;另外十五名分到了炼钢组,跟着老吴一起守土高炉,负责装料、测纯度、清渣,炼钢车间的日产粗钢很快从2300斤提到了2800斤,还减少了废品率。
有天牛大力去炼钢组送钢材,看到以前的学员小王正在测钢水纯度,铁钉拔出来,钢渣少得很,忍不住夸:“小王,你这手艺可以啊!比我刚学的时候强多了!”
小王笑着说:“都是周师傅教得好!现在我闭着眼都能辨炉温,装料也不会错了!”
老周走过来,拍了拍两人的肩膀:“别骄傲!以后还得学,比如怎么在下雨天保持炉温,怎么用更少的焦炭炼更多的钢,这些都是学问!”
夕阳下,炼钢车间的烟囱冒着黑烟,学员们忙碌的身影在炉火光中穿梭。林烽站在远处,看着这一幕,心里满是感慨。夜校开对了,这门炼钢课也开对了——不仅培养了人才,更让军工部的原料生产环节越来越扎实。以后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只要有这些懂技术、肯吃苦的技工在,兵工厂就能一直运转下去,为前线源源不断地提供武器,直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
苏婉走过来,递给林烽一杯水:“你看他们多有干劲,以后咱们还可以在夜校开更多课,比如机枪维修课、炮弹填充课,培养更多人才。”
林烽接过水,笑着点头:“好主意!以后夜校要越办越好,让每个技工都能学到真本事,咱们的军工事业才能越来越强。”
远处的山坳里,传来采矿队的号子声,和炼钢车间的锤击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充满希望的歌。林烽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课要开,更多的人才要培养,更多的武器要造。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一步一个脚印,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胜利一定属于他们,属于这片饱经沧桑却依然充满力量的土地。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