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窑堡兵工厂里,“根据地军工技术流动讲堂”的章程刚讨论出个雏形,前线一封带着硝烟味的紧急战报,就把所有人的注意力又拉回了迫在眉睫的武器对抗上。
“哐当!”
厂长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推开,牛大力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手里攥着一份皱巴巴的电文,脸上没了往日的咋咋呼呼,反而带着一种罕见的凝重和……憋屈?
“厂长!不好了!出大事了!”牛大力嗓门依旧大,但语气里的焦急藏不住,“前线刚送来的消息,狗日的小鬼子学精了!他们的九七式坦克,出了个新改型!咱们的‘铁拳’(兵工厂对自产破甲弹的昵称),啃不动了!”
办公室里,林烽正和苏婉、老张几人商讨技术交流的细节,闻言立刻站了起来。“怎么回事?慢慢说,说清楚!”他心头一紧,破甲弹是他们应对日军薄皮坦克的重要依仗,要是失效,前线战士的伤亡可想而知。
牛大力把电文拍在桌上,气呼呼地说:“咱们一个主力团伏击了鬼子一支运输队,里面夹着三辆这新坦克。战士们照老规矩,用‘铁拳’招呼,结果打上去,就听个响,蹭掉点漆皮!那铁王八愣是没事儿,反过来用机枪撂倒咱们好几个弟兄!好不容易用集束手榴弹舍命炸瘫了一辆,缴获回来一看,他娘的,正面装甲厚了一大圈!”
老张赶紧拿起电文,苏婉也凑过来看。电文后面附着一份简陋的勘验记录,上面用铅笔写着:“缴获日军九七式改型坦克残骸,实测正面装甲厚度约30mm。我部现装备破甲弹(穿深28mm)多次射击,均未能击穿。”
“30毫米!”老张倒吸一口凉气,“比原来的25毫米厚了5毫米!咱们的‘铁拳’最大穿深才28毫米,差这2毫米,就是生与死的距离啊!”
苏婉眉头紧锁,快速翻看着旁边的破甲弹技术档案:“我们现有的破甲弹,装药量200克,铜制药型罩锥角60度。按照家泉师傅之前提供的理论计算和我们的实测,穿深极限确实就在28毫米左右。鬼子这一增厚,正好卡在我们的极限上。”
林烽的脸色沉了下来。他走到墙边,看着那张标满了敌我态势的地图,仿佛能看到前线战士在面对这些“硬骨头”坦克时的无奈和牺牲。绝不能让战士们用血肉之躯去硬撼钢铁!必须尽快拿出能打穿新坦克的破甲弹!
“2毫米……就差这2毫米!”林烽转过身,眼神锐利,语气斩钉截铁,“鬼子给坦克‘增了肥’,咱们就给‘铁拳’‘加加料’!老张,立刻把家泉师傅、王老铁都叫来!苏婉,把所有关于破甲弹的设计图纸、测试数据都拿到会议室!大力,你去把仓库里那几发训练用的破甲弹样本搬过来!咱们今天不睡觉,也得把这个坎儿迈过去!”
“是!”众人齐声应道,立刻行动起来。
会议室里,气氛前所未有的紧张。桌面上摊开了所有的图纸和数据,那枚拆解开的训练弹样本也被放在中间,像是一个亟待攻克的堡垒。
家泉次郎拿着前线送来的粗略测量数据,反复计算着,眉头紧锁:“30毫米均质钢装甲……按照门罗效应原理,我们需要的金属射流穿透能力必须超过这个值。现有的药型罩锥角和装药量,产生的射流集中度和速度已经接近极限。”
王老铁用粗糙的手指摩挲着铜制药型罩,瓮声瓮气地说:“这铜罩子,俺们是照60度的角一点点敲出来的,差一丝都不行。要是让它尖一点,是不是劲儿更集中?”
“王师傅说到点子上了!”林烽眼睛一亮,手指点在图纸的药型罩结构图上,“锥角!我们可以把锥角缩小!从60度缩小到55度甚至更小!更尖锐的锥角,爆炸形成的金属射流会更集中,穿透力更强!”
家泉次郎沉吟片刻,点了点头:“理论上可行。锥角缩小,确实能提升射流的集中度和头部速度,从而增加穿深。但是……”他话锋一转,“这对药型罩的加工精度要求更高,锥角越小,成型越困难,稍有偏差,射流就不稳定,效果反而大打折扣。而且,装药量也需要同步增加,才能提供足够的爆炸能量驱动这更集中的射流。”
“加工精度俺来想办法!”王老铁把胸脯拍得砰砰响,“不就是55度嘛!俺带着徒弟用最细的砂轮和油石,一点点磨,保证给它磨得又准又光滑,比小鬼子他娘的茶壶嘴还圆溜!”
老张担忧地说:“增加装药量……弹体容积有限,咱们现在的弹壳已经塞得挺满了。而且装药多了,后坐力和发射风险也会增大。”
苏婉快速计算着:“如果保持弹体外形不变,我们可以尝试调整炸药压铸密度,或者略微压缩缓冲机构的空间,应该能挤出50克左右的增量。将装药量提升到250克,是可行的,但必须严格测试发射筒的强度。”
“干!”林烽一拳砸在掌心,果断决策,“方向就这么定!第一,装药量增加到250克,苏婉你负责计算精确药柱形状和压铸工艺,确保安全。第二,药型罩锥角从60度改为55度,王老铁,这任务交给你,需要什么工具、磨料,全力支持!一定要保证加工精度!老张,你配合王老铁,优化冲压模具,争取后期能直接压出接近角度的毛坯,减少手工打磨量。家泉师傅,麻烦你重新进行理论计算,预估新参数下的穿深,并设计验证试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