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坡钻床修复成功的喜悦还未散去,瓦窑堡兵工厂便迎来了一个更具里程碑意义的任务——上级正式批复,同意“39式-1型火箭炮”投入量产,首批订单要求尽快生产并装备部队,以应对日军在冀中地区日益猖獗的“扫荡”。
消息传来,全厂沸腾。老鹰沟那石破天惊的齐射场景犹在眼前,如今这“大杀器”终于要从试验场走向战场了!
林烽立刻召集所有核心骨干,在挂着火箭炮结构图的会议室里,召开了量产动员会。
“同志们!”林烽的声音因激动而略显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盼星星盼月亮,咱们的‘大炮仗’终于可以敞开了造了!上级信任我们,前线的弟兄们在等着它!这是光荣,更是千斤重担!”
他走到结构图前,手指点向关键部件:“量产,不是简单地把原型机复制五遍、十遍!我们要的是稳定、可靠、能够持续供应的战斗力!所以,必须优化流程,分工协作!”
“苏婉!”林烽首先点名。
“到!”苏婉立刻起身,手里拿着早已准备好的生产预案。
“你统筹全局,制定详细的生产进度表和物料需求计划。重点是炮弹!现有的炮弹生产线要拆分,专门划出一条‘火箭炮炮弹专线’,集中最好的装药工、弹体卷制工和尾翼冲压工,确保炮弹质量稳定!预生产的那些尾翼和发射管,作为首批原料投入!”
“明白!我已经初步规划好了人员和场地,保证炮弹供应跟得上!”苏婉信心满满。
“老张!”林烽看向经验丰富的老张。
“厂长,您吩咐!”老张摩拳擦掌。
“火箭炮的结构复杂,但发射架部分相对独立,技术要求也略低。东沟加工点最近任务不饱和,而且位置隐蔽,交通相对方便。我把发射架的生产任务交给东沟点!你亲自带两个老师傅过去指导,把图纸、工艺要求吃透,确保每个焊接点、每个连接件都牢固可靠!王老铁改良的那个带缓冲和铁爪的底座,必须严格按照新图纸制作!”
“没问题!东沟那帮小子早就憋着劲想干点大活了!俺保证把发射架做得结结实实,比咱老家的炕头还稳当!”老张拍着胸脯,惹得众人一阵轻笑。
“王老铁!”林烽看向这位锻工灵魂。
“在呢!炮弹壳的锻压和药型罩的打磨,包在俺身上!”王老铁吧嗒着烟袋锅,眼神锐利。
“不止!”林烽强调,“量产意味着数量大,你那个手工打磨药型罩的法子得改改!带着你的人,尽快把冲压模具再优化,争取能直接压出接近55度锥角的毛坯,减少后期手工打磨量,提高效率和质量一致性!”
“中!俺回头就琢磨,不就是让铁疙瘩听话嘛,俺有的是办法!”王老铁一口应下。
“家泉师傅,”林烽对一直安静聆听的家泉次郎说,“量产阶段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关键尺寸和火工品的检验,请您多费心。制定统一的检验标准,培训检验员。”
家泉次郎微微躬身:“责无旁贷。我会制定详细的检验规程,确保每一具火箭炮、每一发炮弹都符合作战要求。”
最后,林烽看向跃跃欲试的牛大力:“大力!”
“到!厂长,俺干啥?扛发射架还是搬炮弹?俺这身力气早就饥渴难耐了!”牛大力嗷一嗓子站起来。
林烽笑着压压手:“你的任务更重要——安全和运输!火箭炮和炮弹都是敏感物资,生产、储存、装车、发运,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任何纰漏!你要带警卫排盯死了,特别是新划出的炮弹专线,防火、防潮、防碰撞,制度必须严格执行!等到发货的时候,你亲自带队押运,确保这批宝贝一根毛不少地送到冀中兄弟部队手里!”
“厂长放心!”牛大力把胸脯拍得山响,“谁敢在这事儿上掉链子,俺把他当炮弹塞进炮筒里打出去!”
动员会结束,瓦窑堡兵工厂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立刻围绕着“39式-1型火箭炮量产”这个核心,以更高的效率轰鸣起来。
主厂区,一间相对独立的窑洞被清理出来,挂上了“火箭炮弹专线”的木牌。苏婉亲自坐镇,将生产流程细化到每一个工序。卷制弹体的工人小心翼翼地操作着卷板机,确保筒壁厚薄均匀;装药工在隔离区域,按照精确到克的配比,将混合好的炸药小心压入弹体,动作轻柔得像在照顾婴儿;尾翼冲压则在王老铁优化后的模具下一次次完成,冲压好的尾翼被仔细检查角度和光洁度,然后由女工们用铆钉精准地固定在弹尾。整个生产线虽然简陋,却井然有序,充满了严谨的氛围。
东沟加工点更是如同过节。老张带着图纸和技术要求一到,整个加工点就沸腾了。原本做步枪护木、机枪支架的技工们,围着复杂的发射架图纸,既感到压力,又充满干劲。
“嘿!这铁架子,看着就霸气!”
“咱们也能造大炮了!说出去多有面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