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武装运输队迎来了第一次实战任务——护送一批至关重要的黑石沟钨矿返回瓦窑堡。
入夜,月暗星稀。五十人的队伍悄无声息地集结在黑石沟矿点外。战士们两人一组,帮着矿工将沉重的钨矿石块装上骡马,用绳索捆扎结实。所有人都穿着深色衣服,枪械包裹起来防止反光碰撞,马蹄也用厚布包裹。沈泉和牛大力仔细检查了每一处细节。
“都听好了!”沈泉压低声音,做最后动员,“咱们这次走‘鬼见愁’小路,路难走,但最隐蔽!前后尖兵放出五百米,狙击手占据制高点交替掩护!遇到情况,不准慌,不准乱,听命令行动!出发!”
队伍像一条黑色的溪流,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浓重的夜色和莽莽山林之中。山路果然崎岖难行,很多时候只能容一人一马通过,旁边就是深不见底的山涧。战士们小心翼翼地牵引着驮马,互相照应,没有人抱怨。担任尖兵的战士如同灵猫,在前方探路,不时用手势传递安全信号。三名狙击手则利用地形,时而快速前出,时而占据有利位置,警惕地搜索着周围任何可疑的光亮和声响。
牛大力跟着队伍中间,虽然不用他亲自扛东西,但神经绷得比谁都紧,耳朵竖得像兔子,不时小声对旁边的沈泉嘀咕:“老沈,这静得有点瘆人啊……鬼子可别在前面给咱下了套……”
沈泉倒是比较镇定,低声道:“放心,这条路知道的人少,鬼子没那么快摸清楚。咱们的尖兵和狙击手不是吃素的。”
一夜有惊无险。天亮前,队伍安全抵达瓦窑堡,第一批五百多斤宝贵的钨矿顺利入库。
初战告捷,极大鼓舞了士气。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这支武装运输队昼伏夜出,如同幽灵般穿梭在瓦窑堡与黑石沟、红石崖之间的隐秘路线上。他们严格执行林烽制定的策略,路线不固定,时间不固定,让企图伏击的敌人无从捉摸。
有一次,在运送铁矿石途中,尖兵果然发现了前方山路有疑似人工设置的绊索和伏击痕迹。沈泉立刻命令队伍停止前进,派出狙击手和侦察小组前出清场。狙击手在夜视镜(缴获的少量装备)的辅助下,精准地“点名”了藏在岩石后的两个敌人暗哨,迫击炮则对疑似伏击区域进行了两发威慑性射击。敌人见行动暴露,且对方火力凶猛,战术果断,只得仓促撤离。运输队有惊无险地绕道而行,确保了矿石安全。
整整一个月,武装运输队累计安全运输钨矿超过五千斤,铁矿更是不计其数,没有一次让敌人得逞,自身无一伤亡!
月底总结会上,沈泉和牛大力带着运输队的骨干,昂首挺胸地向林烽汇报战果。
“厂长,咱们这‘带刺的骡马队’,算是立住脚了!”牛大力咧着大嘴,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小鬼子现在摸不清咱们的路数,不敢轻易下手了!这一个月,顺溜!”
沈泉也补充道:“夜间行军和隐蔽路线虽然辛苦,但效果显着。战士们现在都练出来了,走夜路比白天还精神!”
林烽看着眼前这群虽然疲惫却眼神锐利、斗志昂扬的战士,欣慰地点点头:“干得漂亮!同志们,你们用行动证明了,在咱们的地盘上,鬼子休想掐断咱们的命脉!这支武装运输队,不仅要坚持下去,还要总结经验,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其他重要的物资运输线上!只要我们保持警惕,勇于创新,鬼子的封锁,就是一张破网!”
原料运输线的安全畅通,如同给高速运转的瓦窑堡兵工厂和王家湾新厂建设注入了稳定的血液。那沉甸甸的钨矿和铁矿石,在这支钢铁驼队的护卫下,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支撑抗战的磅礴力量。这条在夜色和山峦中蜿蜒的“生命线”,已然成为日军无法逾越的钢铁屏障。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