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炮弹必须同步跟上!”林烽最后强调,“光有炮不行,还得有充足的炮弹!我们的冲压模具已经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弹体日产量稳定在30个。接下来,要进一步优化装药、引信安装等后续工序,确保炮弹月产量同步提升到500发!苏婉,化工组和引信车间的协调和产能保障,由你负责!”
“明白!”苏婉干脆利落地应道,眼中闪烁着挑战的光芒。
林烽这一番条分缕析、有理有据的阐述,如同一阵强劲的东风,吹散了笼罩在众人心头的疑云。王老铁一拍大腿,豪气干云地吼道:“干了!厂长你把路都铺到这份上了,俺们要是再怂,就不是瓦窑堡的爷们!八门就八门!俺们锻造车间保证,要啥零件供啥零件,绝不掉链子!”
牛大力也挥舞着拳头:“俺们警卫排保证厂区安全,谁也别想来捣乱!让工友们安心造大炮!”
其他车间负责人也纷纷表态,支持林烽的决定,全力保障月产八门的目标。
说干就干!瓦窑堡兵工厂这台强大的战争机器,在林烽的精准操控下,再次进行了功率巨大的调整和升级。
总装车间内,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开始了。按照老张拿出的流水化作业方案,车间被重新划分了区域,各工序衔接更加紧密。工人们不再是围着整门炮转,而是专注于自己负责的那一部分,熟练度飞速提升。两班倒的制度实行后,车间的灯火彻夜通明,叮叮当当的装配声几乎没有停歇。
小豆子被分配在瞄准系统校准组,他带着几个年轻技工,专门负责最后一道精校关口,效率比之前几个人负责全炮时高出了一大截。
王老铁的锻造车间和各个卫星加工点也开足马力,确保优质零件源源不断地送来。
苏婉协调的化工组和引信车间,同样优化了流程,炮弹的日产量稳步向目标靠近。
过程中当然也遇到了困难。流水化作业初期,工序衔接不够顺畅,出现过短暂的等待;两班倒交接时,信息传递偶尔会有误差。但在林烽的亲自协调和老师傅们的经验指导下,问题都被迅速解决。整个生产体系在磨合中变得越来越顺畅,效率肉眼可见地提升。
一个月的时间在紧张忙碌中飞逝。当十一月的最后一天,第八门“41式”榴弹炮完成最后一道测试工序,披着崭新的涂装,威严地矗立在总装车间时,整个瓦窑堡沸腾了!
“成功了!我们真的做到了!月产八门!”老赵师傅看着眼前一字排开的八门巨炮,激动得老泪纵横。
苏婉拿着最终的生产报表,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报告厂长!十一月份,我们共生产‘41式’105毫米榴弹炮8门!105毫米榴弹炮弹512发!超额完成预定目标!”
“好!太好了!”林烽重重一拳捶在掌心,脸上露出了无比欣慰和自豪的笑容。这不仅仅是数字的突破,更是瓦窑堡兵工厂整体实力、组织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
牛大力兴奋地绕着八门大炮转圈,咧着大嘴傻笑:“哈哈哈!八门!这下看小鬼子还怎么嚣张!咱们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淹死他们!”
消息传开,全厂欢腾。工人们相互拥抱,击掌庆贺,半年来所有的疲惫仿佛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月产八门重炮,意味着瓦窑堡兵工厂已经具备了为八路军主力部队批量列装师属甚至军属重炮的能力!这条高速运转的“战神”生产线,正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将冰冷的钢铁转化为克敌制胜的磅礴力量。当更多的“41式”带着充足的炮弹奔赴前线时,华北日寇所谓的“坚固防线”,将在这钢铁风暴的持续轰击下,土崩瓦解!瓦窑堡的威名,必将随着这八门乃至更多重炮的怒吼,响彻华夏大地,宣告着一个属于中国人民的、铁与火的新时代,正加速到来!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