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的稳定性测试的日子到了。测试场选在一处相对坚实的土质平地上。为了模拟真实的后坐力,他们采用了标准装药的全备弹(惰性弹头,装填标准发射药)。
林烽、老张、李德顺、王老铁、牛大力等核心人员全部到场,气氛紧张而期待。技术员们在炮架三个支脚和中心位置后方,用白灰精准地画上了基准线。
“第一次试射,准备!”林烽亲自下令。
炮手将一发测试弹填入炮膛。
“放!”
“轰!!!!!!”
一声比“41式”更加尖锐、猛烈的巨响炸开!炮口喷出的火焰和气浪更为骇人!沉重的炮身猛地向后坐去!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紧紧盯着炮架的支脚和后面的基准线。
烟尘稍散,测量员立刻上前。
“报告!三个支脚平均后移……2厘米!配重块稳定,架体无可见变形!”
“好!”林烽用力一挥拳,“继续!进行五发急促射测试!”
“装填!”
“放!”
“轰!”
“再装填!”
“放!”
“轰!”
……
连续五声震耳欲聋的咆哮,一次比一次更考验着炮架的极限!每一次巨响之后,测量员都迅速报告:
“第四发,平均后移累计7厘米!”
“第五发,平均后移累计10厘米!”
当第五发炮弹射击完毕,现场陷入了一片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十厘米!仅仅后移了十厘米!”老张拿着记录本,激动得手都在发抖,“还是在连续五发急促射的情况下!这稳定性……远超我们的预期!比最好的估计还要好!”
王老铁抚摸着那仅仅沾染了些许尘土、却丝毫未见的变形或损伤的三角炮架,咧开大嘴,笑得见牙不见眼:“哈哈哈!俺就说嘛!咱这铁三角,就是稳!”
李德顺仔细检查了各个连接部位和焊缝,连连点头:“完美!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无可挑剔!”
牛大力更是兴奋地直接跳到炮架上,用力踩了踩:“嘿!纹丝不动!跟长了根似的!厂长,你这脑袋是咋长的?这法子太绝了!”
林烽看着那在五次狂暴后坐力冲击下,仅仅象征性后移了十厘米,依旧稳如磐石的三角炮架,脸上露出了欣慰而自豪的笑容。他知道,自己设计的这个“铁三角”,成功地驯服了加农炮那狂暴的后坐力!
“同志们,我们成功了!”林烽的声音因激动而略显沙哑,“‘铁三角’炮架经受住了最严峻的考验!它的卓越稳定性,意味着我们的122毫米加农炮,在未来的平原战场上,可以快速架设,进行持续、精准、高效的远程火力压制!敌人还在费力调整因后坐力而移位的火炮时,我们的第二发、第三发炮弹已经精准地落在了他们的头上!”
他环视着这群可爱的、不断创造奇迹的战友们,豪情万丈地宣布:“这不仅仅是一个炮架的胜利,这是我们瓦窑堡在重武器结构设计和材料应用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通往一万七千米射程的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已经被我们一脚踢开!”
“接下来,让我们全力以赴,尽快完成整炮的最终测试!让这条更长的‘铁臂’,早日挥舞起来!”
“铁三角”炮架的完美表现,如同为122毫米加农炮安上了最坚实的“双腿”。它意味着这种超远程火炮不仅拥有了刺破苍穹的利齿,更具备了在激烈对抗中岿然不动的根基。当这种结合了超远射程与极致稳定性的战争利器最终列装部队时,必将成为未来平原大反攻中,令所有敌人闻风丧胆的“远程死神”!瓦窑堡的兵工传奇,再次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