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年十二月的太行山,天寒地冻。瓦窑堡兵工厂的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似乎也带着几分疲惫。这天清晨,一阵刺耳的金属摩擦声突然从炮管加工车间传来,紧接着是所有机器停转的寂静。
怎么回事?林烽第一个冲进车间,只见工人们正围在一台深孔钻床前,个个面色凝重。
老周蹲在机器旁,手里拿着一个已经变形的钻头,痛心地说:主轴间隙太大了,钻头偏摆,把整根炮管都打废了。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起设备故障了。
王老铁急匆匆赶来,检查后直摇头:这台钻床的主轴间隙至少超过零点二毫米了。再这么用下去,非出大事不可。
唐忠祥拿着记录本,语气沉重:统计显示,本月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停工时间已经占总工时的百分之十八。照这个趋势,下个月的反坦克炮生产任务很难完成。
林烽沉默地巡视着车间。他看到车床导轨上的磨损、冲压机模具上积累的铁屑、还有因为低温而变得粘稠的润滑油。突然,他停下脚步,语气坚定地说:同志们,我们的机器也该了!
体检?工人们面面相觑,对这个新词感到陌生。
对!就像人需要定期检查身体一样,机器也需要保养!林烽挽起袖子,从今天开始,全厂开展设备大保养!
第一次设备保养会议开得异常热闹。各车间老师傅们对这个新举措看法不一。
机器嘛,用坏了就修呗!一位老师傅不以为然,搞什么体检,纯属耽误工夫!
就是!前线等着要炮,咱们却要停机保养?另一个老师傅附和道。
林烽没有急着反驳,而是把大家带到那台出故障的深孔钻床前:大家看看,这台机器才用了两年,现在精度已经严重下降。如果继续带病工作,不仅影响产品质量,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损坏。
王老铁摸着机器导轨上的磨损,心疼地说:厂长说得对。这台钻床当初可是咱们用五吨粮食换来的,要是真报废了,损失就大了。
唐忠祥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保养手册:我参考了一些国外资料,制定了一套详细的保养方案。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检查调整、清洁维护、润滑保养。
保养工作从最重要的炮管加工车间开始。林烽亲自带队,组成了专门的保养小组。
第一项工作是检查主轴间隙。这是个精细活,需要用到最精密的测量工具。
把百分表装在这里。林烽示范着操作,轻轻转动主轴,观察指针摆动范围。
年轻技工小陈认真地操作着,当看到指针摆动超过零点一毫米时,不禁惊呼:天啊!这台车床的主轴间隙居然有零点一五毫米!怪不得加工精度一直上不去!
老周赶紧记录下数据:立即调整!按照标准,不能超过零点一毫米。
调整主轴间隙是个技术活。老师傅赵大锤亲自上阵,小心翼翼地拧动调整螺母,一边操作一边给年轻人讲解:看到没有?要慢慢来,拧一圈就要测量一次。这活儿急不得!
与此同时,清洁组正在对付冲压机模具上积累的铁屑。这些铁屑经过长期挤压,已经牢牢粘在模具表面。
用铜刮刀!不能用铁的,会伤到模具!王老铁在现场指导,看看这些铁屑,都结成块了!
秀兰带着女工们,用特制的清洗剂一点点清理模具。她发现了一个巧妙的方法:先用煤油软化铁屑,再用铜刷轻轻刷洗。
姐妹们,这就跟洗锅底是一个道理。秀兰笑着对女工们说,不能硬来,得讲究方法。
最让人头疼的是润滑油问题。由于天气寒冷,普通的机油变得粘稠,严重影响机器运转。
厂长,您摸摸这机油!王老铁蘸了点机油,都快成浆糊了!
林烽仔细观察着机油的状态,突然问:老铁,你还记得咱们小时候冬天给自行车链子上油的办法吗?
王老铁一愣:掺煤油?
林烽眼睛一亮,在常规润滑油里掺入百分之二十的煤油,可以显着降低凝固点!
这个土办法立即被采纳。工人们按比例调配出新的润滑油,效果立竿见影。
太神了!操作工试用后兴奋地说,机器转动轻快多了!
保养工作进行到第三天时,遇到了一个难题。一台大型龙门刨床在拆卸检修时,发现导轨磨损严重,需要重新刮研。
这可麻烦了。老周发愁地说,刮研导轨是个功夫活,最少得三天时间。
林烽仔细观察导轨的磨损情况,提出了一个创新方案:我们能不能只刮研磨损严重的部位?就像补衣服一样,哪里破了补哪里。
局部刮研?老师傅们面面相觑,这能行吗?
试试看!林烽亲自上阵,带着几个技术骨干开始了尝试。
他们先用蓝色印油检查导轨的接触情况,找出磨损最严重的区域,然后进行针对性刮研。这个方法大大缩短了维修时间,原本需要三天的工程,一天半就完成了。
厂长,您这办法真管用!老师傅们由衷佩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