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圆月,温柔地笼罩着阳光孤儿院,将欢声笑语和团圆温情都浸润在银辉之中。
沈屿陪着孩子们和陈妈妈,度过了整个节日,脸上始终带着温和的笑意,参与着每一个环节,仿佛那对“亲生父母”的出现,真的只是一阵无关紧要的清风,未曾在他心中留下半点涟漪。
他表现得如此平静,如此洒脱,甚至让陈妈妈都彻底放下心来,以为他真的毫不在意。
然而,夜深人静,当孩子们都已沉入梦乡,陈妈妈也疲惫睡去,沈屿独自一人坐在院中老槐树下的石凳上,望着天边那轮渐渐西斜的明月时,内心深处,却有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愿深究的、细微的波澜,在轻轻荡漾。
真的……完全不在乎吗?
或许,作为穿越者的灵魂,他对那对夫妇确实没有任何情感上的期待或羁绊。
他甚至庆幸自己可以如此“清醒”地拒绝,避免了陷入狗血认亲剧的麻烦。
但,隐隐地,他又觉得,似乎应该为这具身体的原主,做点什么。
那个在三岁雨夜被遗弃、发着高烧、在孤儿院门口瑟瑟发抖的幼小灵魂,他占据了对方的人生,享受着陈妈妈和孤儿院给予的温暖,那么,关于“根”的疑问,关于“为何被弃”的执念,是否……也该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哪怕这个答案残酷,哪怕只是为了彻底斩断那虚无缥缈的可能性,让原主(或许冥冥中仍有残念)和自己,都能真正地、毫无挂碍地向前走?
这个念头,如同月光下悄然滋生的藤蔓,缠绕着他的思绪。
他并非想要认亲,更非贪图什么“补偿”,他只是想要一个“确认”。
确认那对夫妇所言是真是假,确认那段被遗弃的过往,究竟是怎样一回事。
这是一种近乎偏执的、对“真相”的追求,源于他性格深处那份不喜欢模糊、不喜欢被蒙蔽的因子。
于是,在中秋节过后,孩子们返校,孤儿院恢复平日秩序的一天,沈屿悄然做了一件事。
他通过一些非正式的渠道(老韩认识的三教九流的人脉),花了点钱,请人想办法弄到了那对自称是他“亲生父母”的李姓、王姓夫妇的生物学样本——几根带有毛囊的头发。
同时,他也提供了自己的样本。
他没有告诉陈妈妈,不想让她再为此事烦心。
他将样本秘密送往了一家权威的、保密性极高的第三方亲子鉴定机构。他需要的,只是一个冰冷、客观、科学的结果。
等待结果的日子里,沈屿的生活依旧规律。他回自己市区的公寓住了一段时间,整理西行以来的见闻和钓鱼笔记,偶尔去看看陈妈妈和孩子们,日子过得平静无波。
但他知道,有一份悬而未决的“判决”,正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
一周后,一个加密的电子邮箱收到了一份邮件。沈屿点开,附件里是一份格式严谨的DNA亲子鉴定报告书。
他直接跳过了前面复杂的专业术语和数据,目光落在了最后的“鉴定意见”一栏。
白纸黑字,清晰无比:
“依据DNA分析结果,排除李XX、王XX与沈屿之间存在生物学亲子关系。”
“排除”!
两个字,冰冷、绝对,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瞬间切断了所有虚假的牵连和假设!
沈屿看着那两个字,瞳孔微微收缩,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既没有愤怒,也没有失望,反而……有一种“果然如此”的尘埃落定感。
他静静地在电脑前坐了几分钟,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脑海中,迅速将整件事串联起来。
一对衣着体面、自称省城来的中年夫妇,拿着所谓的“旧照片”和“信物”,找到孤儿院,声泪俱下地诉说当年的“不得已”,表达迟来的“愧疚”和“补偿”的渴望……这一切表演,在“排除”二字面前,显得如此拙劣可笑!
他们根本不是他的亲生父母!
那么,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攀附!
几乎瞬间,沈屿就得出了结论。结合陈妈妈打听来的、关于他们另一个儿子“不争气”的信息,以及自己近一年多以来因为诸多诗词而暴涨的名声和关注度(尽管他极力低调,但“诗人沈屿”、“环保卫士”的名头在特定圈层内已是响当当),答案呼之欲出!
他们是看到他“发达”了,有名气,有影响力(或许还误以为他很有钱),便想趁机来冒充亲属,攀龙附凤!试图用一场精心编织的苦情戏,来绑架所谓的“血缘”,从中牟取好处!甚至可能,是想让他为他们那个“不争气”的亲儿子铺路?
想通了这一点,沈屿的心中,第一次涌起了一种强烈而冰冷的厌恶感!
之前遭遇威胁、出租屋被砸,那是利益被触动者的疯狂反扑,虽然恶劣,但至少动机明确,直来直去。
而眼前这出戏,却更加卑劣,更加龌龊!利用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对亲情的渴望,来行欺诈之实!这种算计,这种对人性的践踏,比直接的暴力更令人作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后,我选择躺平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穿越后,我选择躺平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