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邺奥体中心的喧嚣与辉煌,如同盛大节日后燃尽的烟花,在夜空中留下绚烂的余烬,便迅速被宁安市深秋的寂静所吞没。
沈屿没有在省城多做停留,颁奖典礼结束后的第二天清晨,天光未亮,他便已收拾好简单的行装,办理了退房,驾驶着那辆墨绿色的“长龙·揽胜”,悄无声息地驶离了这座仍在沉睡中的繁华都市。
车窗外的风景,从城市的高楼广厦,逐渐变为郊野的农田村落,最后是熟悉的、笼罩在晨雾中的宁安丘陵轮廓。
当车子驶下高速,进入宁安市界,一种熟悉的、带着泥土和草木清冷气息的空气涌入车内,沈屿深深吸了一口气,紧绷了数日的神经,终于彻底松弛下来。回家了。
与老卢昨晚的那顿大排档宵夜,算是为这次建邺之行画上了一个轻松而温暖的句号。
能在那个人声鼎沸的夜晚,遇到这位因钓鱼结缘、性情相投的忘年交,是意外的惊喜。
老卢用他那口音浓重的“广普”,激动地比划着决赛的精彩瞬间,对沈屿那首《青云志》赞不绝口,直呼“写尽咗我哋呢班老球迷个心!”(写尽了我们这帮老球迷的心声!)。
没有客套,没有探究,只有纯粹的对足球的热爱和对朋友的赞赏,这让沈屿感到十分舒适。
简单的撸串、啤酒,在烟火气中聊聊球,说说钓鱼,仿佛又回到了在五羊市河边并肩垂钓的闲适时光。
这种不涉深交、只因共同爱好而生的情谊,恰是沈屿此刻最需要的。
车子平稳地驶入郊区那个熟悉的小区,停在地下车库。
提着轻便的行李上楼,推开公寓的房门,一股混合着书卷气和淡淡尘埃的、独属于“家”的气息扑面而来。
屋内一切依旧,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窗外,是宁安市暮秋里常见的、灰蒙蒙的天空,以及远处起伏的、已见萧瑟的山峦线条。
沈屿放下行李,没有立刻收拾,而是先走到阳台,推开玻璃窗,让清冷的空气流通进来。
他望着这片熟悉的、略显寂寥的景色,心中一片安宁。
奥体中心的山呼海啸、颁奖台上的荣耀时刻、老卢爽朗的笑声……都如同退潮般远去,沉淀为记忆深处的一些画面和声音。
此刻,他需要的正是这份绝对的宁静与独处。
他迅速恢复了在宁安的生活节奏,甚至比之前更加“宅”和规律。
刻意地切断大部分与外界的主动联系,手机长期处于静音或勿扰模式,非必要不查看网络信息。
他将全部精力,重新投入到那种缓慢、内省、自足的生活状态中。
晨跑依旧,但时间更早,路线更偏,以避开任何可能认出他的人群。
阅读和绘画成了他每日最主要的精神活动。
阅读的范围更加庞杂,从古代笔记小说到现代心理学着作,他随性翻阅,不求甚解,只求心有所感。
绘画则彻底转向了内心探索。
他不再画具体的物象,而是在大尺寸的画布上,用刮刀、画笔甚至手指,涂抹浓烈而沉郁的色彩,构建充满张力与矛盾感的抽象画面。
那些画面里,有挣扎的线条,有压抑的色块,也有突然撕裂黑暗的、刺目的亮色,仿佛是他内心深处那些无法言说、也无需言说的情绪的视觉化流淌。
画完即收起,从不示人。
钓鱼的频率增加了。
宁安的深秋,河水开始变冷,鱼情极差,但他依旧乐此不疲。
他享受的是那份置身荒野、与寒冷和寂静对抗的过程。
坐在河边,看着呵出的白气,听着水流声和风声,思绪可以放空到极致。
有时一整天也钓不到一条像样的鱼,但他毫不在意,收竿回家时,心头却是一片澄澈。
他依旧每周去一次阳光孤儿院,带些小礼物,陪孩子们玩一会儿,和陈妈妈说说话。
陈妈妈似乎也察觉到他比之前更加沉默和内敛,但从不多问,只是用更加细腻的关怀温暖他。
这种不带任何探究的、朴素的温情,是他在这个城市里上最重要的慰藉之一。
他就这样,像一只谨慎的蜗牛,彻底缩回了自己的壳里,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内心那片历经风波后重归的平静。外界的喧嚣与繁华,仿佛发生在另一个平行宇宙。
然而,他刻意营造的宁静,并不能完全隔绝那个“平行宇宙”传来的声浪。
他写给泰新队的《青云志》,尤其是其中的两句“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巅”,正以他未曾预料的速度和方式,火速“出圈”,在更广阔的社会层面,激起了巨大的涟漪。
起初,是一些零散的信息碎片,透过他偶尔开启的信息渠道,飘进他的世界。
先是陈妈妈有一天提了一句:“小屿啊,我前两天听院里年轻老师手机里放视频,里面好像念的是你写的那首诗?说什么‘踏雪山巅’的,好多人在点赞呢!”
接着,是他在常去的那家小书店买书时,听到两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在角落里兴奋地讨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后,我选择躺平》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3言情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3言情!
喜欢穿越后,我选择躺平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穿越后,我选择躺平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