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于莉和阎解成,办公室里重归寂静,只剩下窗外隐约传来的机器轰鸣声。林向阳踱步到窗前,望着那片杂草丛生的废弃厂区,目光灼灼,仿佛已经看到了机器轰鸣、工人忙碌的景象。
决心已下,剩下的就是真金白银的投入。他回到办公桌前,打开抽屉,取出一个深色的木匣。这里面,存放着他穿越以来所有的积蓄——厚厚几沓大团结,以及一些金银细软(部分是父母遗物,部分是他用空间物资在黑市变现所得)。他仔细清点着,每一张纸币都浸透着他在这个时代挣扎求存、步步为营的心血。
空间产出的精品物资,通过于莉的渠道,在这几个月里为他积累了远超普通工人想象的财富。加上他作为采购员的本职收入、奖金,以及周晓白体谅他创业艰难、以“入股”为名硬塞给他的一部分私房钱,林向阳手头能动用的现金,竟有将近八千元之巨!
在这个普通工人月薪不过三四十块的年代,这无疑是一笔惊人的巨款。但想要盘下一个厂子,哪怕只是个小作坊,并且让机器转起来,这点钱,依旧显得捉襟见肘。
他拿起于莉留下的那份简易预算,再次审阅:
· 厂房租赁及简单修缮:约需800元。
· 购买二手小型封口机、烘烤设备等:预估1500元,这还是阎解成拍着胸脯保证能找到便宜货的情况下。
· 首批原材料采购(面粉、糖、油及各类辅料):至少需要1000元。
· 办理各类执照、打点关节:预留500元。
· 预留三个月工人工资及水电杂费:至少1500元。
林林总总加起来,已超过五千元。这还只是启动资金,后续原材料补充、市场开拓、可能的意外支出……处处都需要钱。
“钱到用时方恨少。”林向阳轻轻吐出一口气,将木匣合上。他没有犹豫,从中数出六千元,用牛皮纸仔细包好。这笔钱,将作为食品厂的启动血液。
剩下的两千元,是他留给小家和应对突发状况的储备金,不能轻易动用。
他小心翼翼地将钱收进内兜,推门而出。他需要立刻行动起来。
第一站,街道办。王主任看到林向阳提交的、以“解决街道待业青年就业”为名的办厂申请,以及那份盖着轧钢厂后勤科公章(李副厂长特批,算是支持职工创业)的情况说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小林啊,好!有志气!这是大好事!”王主任扶了扶眼镜,“政策上是鼓励的,挂靠在街道名下也没问题。不过,这厂房、设备、资金……你可都得落实到位啊。街道可以给你开绿灯,但不能给你担风险,这你要理解。”
“王主任您放心,厂房我已经看好了,就在城东那片废弃的纺织厂仓库,租金也谈得差不多了。资金我自己能解决大部分,设备正在联系。”林向阳回答得条理清晰,“就是这执照手续,还得麻烦您多费心。”
“这个好说,只要你的条件符合规定,街道一定支持!”王主任表了态,这算是过了第一关。
从街道办出来,林向阳骑着车直奔城东。那片废弃的仓库比他记忆中更加破败,但位置僻静,面积足够,结构也适合改造。他找到负责此处的房管所人员,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每月七十元的价格,签下了一年的租赁合同。看着那张盖着红章的合同,林向阳心中一定,总算有了块属于自己的“地盘”。
接下来是设备。他按照阎解成提供的地址,在城南一个堆满废旧钢铁的院子里,找到了那个号称“什么机器都能捣鼓”的老师傅。老师傅穿着油渍麻花的工装,正蹲在一台锈迹斑斑的冲床前敲敲打打。
“封口机?烘箱?”老师傅抬起浑浊的眼睛,打量了一下林向阳,“有倒是有,都是厂子里淘汰下来的老家伙,修修还能用。你要新的,我可没有。”
他引着林向阳来到院子角落,那里堆着几台布满铁锈的机器。“自己看吧,相中了哪台,我帮你拾掇出来,保证能用。价格嘛……看你诚心要,一台两百,不还价。”
林向阳仔细检查着这些“老家伙”,虽然陈旧,但主体结构完好,核心部件似乎没有大问题。他凭借超越时代的眼光和灵泉滋养后增强的观察力,指出了几处关键部位的隐患。
老师傅有些惊讶地看了他一眼:“行家啊?小子,有点眼力。这几处……我帮你换了,加五十。”
最终,林向阳以四百五十元的价格,定下了一台手动封口机和一台简易链条式烘箱。老师傅答应十天之内修好并送到厂房。
“小子,看你是个干事的人。”临走时,老师傅难得地多说了两句,“这年头,敢这么折腾的年轻人不多了。好好干!”
抱着几捆从旧货市场淘来的、用来修补厂房窗户的塑料布和油毡,林向阳蹬着三轮车(临时租的)回到租赁的仓库。于莉和阎解成已经等在那里了,还带来了两个穿着打补丁旧军装、眼神却透着机灵的年轻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四合院空间助我斩众禽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四合院空间助我斩众禽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