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秋露沾在县城小学的窗台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李念宝坐在教室的第一排,手里握着李建军送的钢笔,正认真地听老师讲《秋天的怀念》。课文里母亲对孩子的牵挂,让她想起每天早上肖红梅在门口递热粥的模样,心里暖融融的。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念宝刚收拾好课本,就看到肖红梅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提着一个布包:“念宝,快过来,你冬玲姐给你带了好吃的。”
念宝快步跑过去,看到布包里装着刚烤好的红薯,还冒着热气。“冬玲姐呢?她怎么没来?”
“她今天要去医院实习,没时间过来,特意让我把红薯给你带来。”肖红梅笑着说,剥了一块红薯递给她,“快尝尝,还是热的,甜得很。”
念宝咬了一口红薯,软糯香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心里满是幸福。自从去县城上学,冬玲姐每周都会给她带好吃的,有时候是烤红薯,有时候是县城的糖糕,红梅姐则每天给她辅导功课,让她在新学校一点都不觉得孤单。
下午放学,念宝跟着肖红梅回住处。路上,肖红梅告诉她,李向阳最近寄了信来,说他在中学教得很好,还被评为了“优秀教师”,下个月要去北京参加表彰大会;李建军也寄了信来,说他最近在部队训练很忙,但已经申请了探亲假,想在国庆的时候回来看看。
“真的?二哥要回来?”念宝眼睛一下子亮了,“那我就能见到二哥了,我还要跟他说我在县城上学的事,我这次月考考了全班第一呢!”
“是啊,”肖红梅笑着说,“你二哥肯定会为你高兴的。对了,你大哥也寄了信来,说他最近负责的公社账目做得很好,被评为了‘县级先进工作者’,还寄了十块钱给你,让你买些学习用品。”
回到住处,念宝连忙拿出信纸,给李向阳和肖建军写信。她在信里写了她在县城上学的趣事,写了她月考的成绩,还写了她想跟二哥一起去北京看天安门的愿望。写完后,她小心翼翼地把信装进信封,贴上邮票,第二天一早就寄了出去。
接下来的日子,念宝每天都盼着回信。十月初的一天,邮递员终于送来了李向阳的信。信里说他很高兴念宝能适应县城的生活,还说他会在表彰大会结束后,跟肖建军一起回来看她;肖建军也在信里说,他给念宝带了北京的新文具,还有一双新的小皮鞋,让她冬天穿。
十月五号那天,李向阳和肖建军终于回来了。他们刚到县城,就直接去了念宝的住处。念宝看到他们,一下子扑了上去:“二哥,向阳哥!我好想你们!”
“念宝,我们也想你。”肖建军抱起念宝,笑着说,“听说你月考考了全班第二,真厉害!二哥给你带了北京的文具,还有新皮鞋,快试试合不合脚。”
念宝接过新皮鞋,是一双黑色的小皮鞋,鞋面很亮,鞋底很软。她连忙换上,在屋里走了一圈,笑着说:“正好合脚!谢谢二哥!”
李向阳从包里拿出一本《少年百科全书》,递给念宝:“这是我给你买的,里面有好多有用的知识,你可以多看看,对你学习有帮助。”
“谢谢向阳哥!”念宝接过书,小心地抱在怀里,心里满是欢喜。
中午,肖红梅做了一桌子好吃的,有红烧肉、炖鸡、炒鸡蛋,还有念宝爱吃的糖糕。大家围坐在桌旁,说着各自的近况。李向阳说他在表彰大会上见到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学到了很多教学经验,以后会更加努力教学生;肖建军说他最近在部队参加了一次重要的演习,表现优秀,还受到了领导的表扬,以后会更加努力,争取立更大的功。
念宝坐在他们身边,一边吃着饭,一边听着他们说话,小脸上满是骄傲。她知道,哥哥们都是她的榜样,她以后也要像他们一样,努力学习,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下午,李向阳和肖建军带着念宝去了县城的公园。他们坐了旋转木马,划了船,还一起拍了照片。念宝拿着照片,心里满是幸福,她知道,这是她最难忘的一天。
傍晚的时候,他们一起回了住处。肖红梅已经做好了晚饭,大家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屋里满是欢声笑语。念宝看着身边的家人,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考上好的中学、好的大学,像哥哥姐姐们一样,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让家人为她骄傲,让这个家永远充满温暖和幸福。
十月七号那天,李向阳和肖建军要回北京了。念宝一大早就在住处等着,手里拿着她给他们画的画——画的是他们一家人在县城公园的合影,有红梅姐、冬玲姐、二哥、向阳哥,还有她自己,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
“二哥,向阳哥,这是我给你们画的画,你们带着,想我的时候就看看。”念宝把画递给他们,眼里满是不舍。
“好,我们一定会好好保管的。”肖建军接过画,小心地折好,放进包里,“念宝,在家要好好读书,听红梅姐的话,等寒假我再回来接你去北京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七十年代的宝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七十年代的宝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