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秋阳穿过县城第一中学的香樟树叶,在操场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李念宝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站在领奖台上,手里捧着“市级三好学生”的奖状——这是她升入初二后获得的第一个市级荣誉,台下的肖红梅正举着相机,脸上满是骄傲的笑容。
“念宝,好样的!”颁奖结束后,肖红梅快步走过来,接过她手里的奖状,小心地放进包里,“晚上去我那儿,给你做你最爱吃的红烧肉,庆祝一下。”
念宝笑着点头,心里却还惦记着下午的化学竞赛辅导。自从上学期接触化学后,她就彻底迷上了这门学科,课本上的元素周期表被她抄在笔记本上,每天早晚都要背一遍;肖冬玲寄来的《医用化学》更是被她翻得卷了边,里面关于药物合成的知识,让她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具体的向往。
下午的辅导课上,化学老师王老师拿着一套竞赛题,对大家说:“下个月的省级化学竞赛,咱们班有三个名额,念宝基础最好,一定要好好准备,争取拿奖。”
念宝握紧了手里的笔,用力点头。她知道,这次竞赛对她很重要——如果能拿奖,不仅能为学校争光,还能在升学时加分,离她考上省重点高中、再进省城医学院的目标又近一步。
接下来的日子,念宝几乎把所有课余时间都用在了化学上。每天放学后,她都会留在教室做题,直到天黑才去肖红梅的宿舍;周末的时候,她会把不懂的问题整理出来,写信问肖冬玲,有时候还会打电话——肖冬玲去年调回县城医院工作,离学校不远,偶尔还会抽时间来学校看她,给她带些医院里的化学实验手册。
“这个反应式要注意催化剂的用量,”肖冬玲坐在教室的课桌旁,指着念宝笔记本上的错题,“以后你当医生配药时,剂量更是半分都不能错,现在就得养成严谨的习惯。”
念宝认真地把要点记下来,心里满是感激。她知道,冬玲姐不仅在帮她备战竞赛,更是在教她做医生的基本素养——细心、严谨、负责。
十月中旬的一天,肖建军突然从北京回来,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他被提拔为营长,这次回来是接李桂英和肖建国去北京生活的。“念宝,等你放寒假,也来北京玩,二哥带你去中科院的化学研究所看看,让你见见真正的实验设备。”肖建军摸着她的头,眼里满是期待。
“真的吗?”念宝眼睛一下子亮了,“那我一定要好好准备竞赛,拿了奖就去北京!”
肖建军回来的这几天,家里格外热闹。肖建国已经办理了离职手续,李桂英正在收拾行李,嘴里还念叨着要给念宝带些北京的糖糕;李向阳也从北京寄来了信,说他已经被调到北京的一所重点中学当老师,等家人都到了北京,就能经常团聚了。
“以后咱们家大部分人都去北京了,你要是想我们,就给我们打电话,”李桂英拉着念宝的手,眼里满是不舍,“你要是考上北京的大学,咱们就能天天在一起了。”
念宝点点头,心里却有些酸涩——虽然知道家人是去更好的地方生活,但一想到以后见面的机会少了,还是忍不住难过。肖红梅看出了她的心思,拍了拍她的肩膀:“别难过,我还在县城呢,以后你有什么事,还是能找我。再说,你这么努力,肯定能考上北京的大学,到时候又能跟家人团聚了。”
念宝吸了吸鼻子,把注意力重新放回竞赛准备上。她知道,只有更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才能让家人为她骄傲。
十一月初的省级化学竞赛,念宝发挥得很好。考试结束后,她走出考场,看到肖红梅和肖冬玲都在门口等着,手里还拿着一杯热牛奶。“考得怎么样?”肖红梅连忙问。
“应该没问题,”念宝喝了一口热牛奶,暖得心里都热乎起来,“大部分题目都会做,还有几道题是青兰姐之前给我讲过的。”
半个月后,竞赛结果出来了——念宝获得了省级二等奖。王老师拿着获奖证书,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她:“念宝不仅为学校争了光,还为咱们县城的学生争了气,大家要向她学习,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
同学们都热烈地鼓掌,念宝看着手里的证书,心里满是欢喜。她第一时间给肖建军和李向阳打了电话,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肖冬玲也特意从医院赶来,给她买了一个新的化学实验箱,笑着说:“以后你可以在家做些简单的实验,提前感受一下科研的乐趣。”
放寒假的时候,念宝如约去了北京。肖建军带着她去了中科院的化学研究所,看着里面各种各样的实验设备,念宝心里满是震撼——她第一次知道,原来化学可以这么神奇,原来科研可以离生活这么近。“二哥,我以后也要来这里做实验,”念宝拉着肖建军的手,认真地说,“我要研究出能治疗很多疾病的药物,让大家都能健康生活。”
“好,二哥相信你,”肖建军笑着说,“以后你要是考上北京的医学院,二哥经常带你来这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七十年代的宝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七十年代的宝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