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春雨连绵不绝,细密地打在省城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住院部窗台上,模糊了窗外的梧桐枝桠。李念宝坐在医生办公室的电脑前,手指飞快地敲击键盘,将上午查房的患者数据录入系统——最近科室收治的冠心病患者激增,她每天要处理二十多份病例,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显得奢侈。
“念宝,3床患者的复查报告出来了,你去看看,顺便跟家属沟通一下后续治疗方案。”护士长推门进来,手里递过一份心电图报告,“患者家属有点焦虑,你多耐心解释解释。”
念宝接过报告,快步走向3床病房。病房里,患者张大爷正躺在床上吸氧,他的儿子坐在床边,眉头紧锁。看到念宝进来,张大爷的儿子连忙站起来:“李医生,我爸的情况怎么样?复查结果还好吗?”
念宝先给张大爷做了简单的体格检查,然后坐在床边,把心电图报告摊开:“大爷的心肌缺血情况比入院时好多了,但还需要继续用药巩固,后续我们会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再观察一周,如果情况稳定,就能出院回家康复了。”她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着报告上的波形,“你看,这个ST段已经基本恢复正常,说明心肌供血在改善,不用太担心。”
张大爷的儿子仔细听着,眉头渐渐舒展开:“谢谢李医生,之前总怕我爸的病治不好,听你这么一说,我就放心了。”
“不用客气,有任何问题随时找我。”念宝笑着说,又叮嘱了张大爷出院后的饮食和运动注意事项,才转身离开病房。
回到办公室,肖冬玲正坐在桌前整理手术方案,看到念宝进来,笑着招手:“刚护士长说你跟家属沟通得很好,现在越来越有临床医生的样子了。对了,下周一有台复杂的冠脉搭桥手术,王主任让你当助手,提前准备一下。”
念宝心里一紧,又有些激动——这是她第一次参与这么复杂的心脏手术,虽然只是助手,但对她来说是难得的学习机会。“谢谢冬玲姐,我一定会好好准备!”
接下来的几天,念宝除了处理日常的病例,其余时间都在研究冠脉搭桥手术的相关资料。她把手术视频反复看了十几遍,记下每一个关键步骤;还特意去找王主任请教手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应对方法。王主任看着她认真的样子,笑着说:“做手术不仅要记住步骤,更要学会灵活应对突发情况,到时候我会带你,别紧张。”
手术当天,念宝提前一个小时到医院,做好术前准备。穿上手术服,戴上无菌手套,站在手术台前,她的心跳比平时快了几分,但手上的动作却很稳。王主任一边操作,一边给她讲解:“你看,这里要小心分离血管,避免损伤周围的神经和组织,搭桥的血管长度也要精准,太长或太短都会影响手术效果。”
念宝认真地听着,按照主任的指示递器械、吸积液,眼睛紧紧盯着手术视野,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手术进行到一半时,患者的血压突然下降,王主任当机立断:“加快补液速度,准备升压药!”念宝立刻按照医嘱准备药物,配合麻醉医生进行抢救。几分钟后,患者的血压终于稳定下来,手术得以继续进行。
当手术顺利结束,患者被推出手术室时,已经是下午三点。念宝摘下口罩,脸上满是汗水,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肖冬玲走过来,递给她一瓶水:“表现不错,关键时刻没掉链子,以后多参与几次这样的手术,就能慢慢独当一面了。”
四月中旬的一天,医院接到紧急通知,要组建医疗队去基层支援乡镇卫生所,帮助当地开展心血管疾病筛查工作。念宝第一个报了名——她想起小时候村里没有医生,生病只能硬扛的日子,现在有机会去基层帮助更多人,她毫不犹豫。
出发前,张秀兰特意从县城赶来,给她收拾行李:“去基层肯定辛苦,你要照顾好自己,多带点衣服,那边早晚温差大。”
“娘,我知道了,您放心吧,我会好好的。”念宝抱着张秀兰,心里满是温暖。
医疗队到达乡镇卫生所后,立刻投入工作。卫生所的条件很简陋,没有先进的检查设备,只能靠听诊器、血压计和简单的心电图机进行筛查。念宝每天跟着医疗队走村入户,给村民们测血压、做心电图,耐心讲解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知识。
有一位独居的老奶奶,因为担心花钱,一直不肯去医院检查,直到念宝上门筛查,发现她有严重的心律失常,才劝她去县城医院治疗。“奶奶,您的心脏问题不能拖,拖久了会有危险,我们已经帮您联系好了医院,费用方面也有补助,您就放心去吧。”念宝握着老奶奶的手,温柔地劝说。
老奶奶看着念宝真诚的眼神,终于点了点头:“姑娘,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体这么差。”
在基层支援的一个月里,念宝和医疗队一起筛查了五百多名村民,发现并帮助二十多名有潜在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村民及时就医。离开那天,村民们特意来送他们,有的送鸡蛋,有的送自家种的蔬菜,还有的拉着念宝的手舍不得松开:“李医生,你们以后一定要常来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七十年代的宝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七十年代的宝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