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秋风带着丰收的气息,掠过省城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基层医疗人才培养基地”,金黄的梧桐叶落在崭新的“中-非基层医疗合作实训中心”牌匾上,折射出温暖而坚定的光。李念宝穿着白大褂,正站在实训中心的教室里,为第三期基层医生培训班的学员们授课,台下不仅有来自中国各地的基层医生,还有12名远道而来的非洲学员。
“基层心血管疾病防治,核心是‘早发现、早干预、长期管理’。”念宝指着屏幕上的中-非两地基层医疗数据对比图,声音清晰而有力,“中国的‘健康管理站+智能监测’模式,已经让320万基层群众受益,接下来,我们要把这套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大家,让健康的种子在非洲大地生根发芽。”
来自肯尼亚的学员奥马尔认真地做着笔记,他是当地第一个基层心血管健康示范站的医生。“李老师,我们那里很多患者因为贫困,买不起药,也看不懂医嘱,该怎么办?”奥马尔举手提问,眼里满是困惑。
念宝笑着拿出一本图文并茂的《基层心血管疾病防治手册(双语版)》,里面用漫画展示用药流程,用当地语言标注注意事项。“这是我们专门为非洲基层患者编写的手册,同时我们还会联合公益组织,为贫困患者免费提供‘冠心宁胶囊’和‘冠心宁颗粒’。”她顿了顿,又补充道,“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培训更多当地医生,让你们成为自己国家的‘健康守护者’。”
课后,奥马尔拿着手册,激动地说:“有了这个,我就能更好地为乡亲们看病了!谢谢李老师,谢谢中国!”
念宝刚走出教室,就看到周院士和国家卫健委的领导正在参观实训中心。“念宝,中-非合作项目启动三个月,已经在非洲建立了5个示范站,培训当地医生300名,效果远超预期。”周院士笑着说,“国家计划把这个项目作为‘健康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向更多发展中国家推广,你要做好牵头准备。”
念宝心里满是激动,她知道,这不仅是对她工作的认可,更是中国医者对世界的责任。“请领导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让中国的基层医疗经验,为全球基层医疗事业贡献力量。”
接下来的日子,念宝一边推进中-非合作项目,一边深化国内基层医疗的建设。她组织团队研发了“基层医疗智能诊断系统”,该系统能通过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数据,快速给出诊断建议和治疗方案,有效解决了基层医生“不会看、不敢看”的难题。
十月中旬,该系统在全国500个基层健康管理站试点运行。来自河南农村的村医老王,通过系统成功诊断出一位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并及时转诊,避免了病情恶化。“这个系统太好用了,就像有个专家在身边指导一样!”老王高兴地说。
十一月初,念宝接到了肖冬玲的电话,说“童心守护计划”遇到了新的问题。“念宝,西部偏远地区的很多孩子,虽然完成了先心病手术,但术后康复管理跟不上,有些孩子出现了并发症。”肖冬玲的声音里满是焦急。
念宝立刻组织团队,制定了《基层儿童先心病术后康复管理规范》,并培训了200名基层康复师,建立了“术后随访-康复指导-定期复查”的全流程管理模式。她还开通了“童心康复云课堂”,每周为家长和基层医生讲解术后康复知识,解答他们的疑问。
在一次云课堂上,一位术后患儿的母亲说:“以前不知道术后还要做康复训练,孩子总说胸口疼,听了李医生的讲解,我们才知道该怎么照顾孩子,现在孩子恢复得很好,还能去学校上学了!”
十二月初,念宝带着团队奔赴非洲,对已建立的5个示范站进行回访和指导。在肯尼亚的示范站,她看到奥马尔正在为一位冠心病患者做检查,熟练地使用智能诊断系统,准确地给出了治疗方案。患者康复后,特意送来一面锦旗,上面用中文写着“中国医生,大爱无疆”。
在非洲的半个月里,念宝和团队共回访了5个示范站,为2000多名当地百姓做了免费筛查,救治了100多名心血管疾病患者,还新增了3个示范站。离开那天,当地的百姓自发地排成长队,为他们送行,孩子们手里拿着自己画的画,大声喊着:“中国医生,再见!”
回到国内,念宝收到了联合国卫生组织的邀请函,邀请她参加明年初在瑞士举行的全球基层医疗大会,分享中-非合作项目的经验。她立刻投入到发言材料的准备中,她想让世界知道,中国的基层医疗,不仅能守护中国百姓的健康,还能为全球基层医疗事业带来希望。
放寒假回家那天,念宝刚到县城,就看到张秀兰、李兴荣和一群乡亲们站在车站门口。乡亲们手里拿着锦旗和土特产,脸上满是笑容。“李医生,你为咱们村建了健康管理站,还派医生来义诊,我们特意来接你回家!”村里的张大爷笑着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七十年代的宝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七十年代的宝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