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翁和光同尘·第五十集
题记
才从州府定新途,又遇阴云覆故庐。
借假修真藏祸心,持锋护志展良图。
半月砍柴充学费,一身正气破迷雾。
莫道少年多坎坷,清风终会送云舒。
从马尔康回到家的那天,离翁揣着州招办口头承诺的“两天内寄通知书”,脚步都比去时轻快了几分。可刚进村口,就见邻居王婶在自家院坝里张望,见他回来,赶紧拉着他往墙角走,压低了声音:“离翁,你可算回来了,有件事我得跟你说,你可别声张。”
离翁心里一紧,王婶是出了名的实在人,从不乱传闲话,她这么郑重,肯定不是小事。“婶,您说,我听着呢。”
“你去州里问通知书的事,是不是因为有人说你哥的坏话,才让你差点没学上?”王婶往四周看了看,声音压得更低,“我家那口子昨天跟驻村工作组的老周喝酒,老周嘴松,说那事是郑传华捅上去的。还说……还说郑传华想让你留村里,给你画饼,说要培养你当大队支部书记,其实就是不想让你去读书!”
“郑传华?”离翁的脑子“嗡”的一声。郑传华是县派驻村工作组的成员,平时总端着干部的架子,见了谁都客客气气,离翁跟他没打过几次交道,怎么也想不到,背后捅刀子的会是他。“培养我当支书”更是无稽之谈——他心里只有读书的念头,从来没跟任何人提过想留村当干部。
这哪里是培养,分明是“借假修真”的伎俩:用一个虚无缥缈的“前程”当诱饵,把他困在村里,断了他的求学路。离翁攥紧了拳头,指节泛白,可转念一想,现在还没拿到通知书,要是跟郑传华撕破脸,他再从中作梗,怕是真要误了入学的事。“婶,谢谢您告诉我,我知道了,您放心,我不会冲动的。”
回到家,离翁把这事跟父母说了,父亲蹲在门槛上抽着旱烟,眉头皱成了疙瘩:“郑传华是工作组的人,咱们小老百姓惹不起,要不……你再去求求他?”
“求他没用。”离翁摇了摇头,心里已经有了主意,“他既然能背地里做手脚,就不会跟咱们讲道理。现在关键是通知书,不能让他截了去。”
第二天一早,离翁骑着自行车去了县城,直奔邮局——他想起同学陈家富去年当了邮递员,负责泾川县到周边村镇的邮件投递。找到陈家富时,他正在分拣信件,见离翁来,赶紧放下手里的活:“离翁?你咋来了?通知书到了?”
“还没,我就是来跟你说个事。”离翁把陈家富拉到邮局后院,把郑传华的事简略说了一遍,“我怕他在村里截我的通知书,你要是收到写我名字的挂号信,能不能先在县里帮我签收,然后趁下班给我送到家里?千万别让村里其他人知道,尤其是工作组的人。”
陈家富跟离翁是小学同学,关系一直好,听了这话,当即拍了胸脯:“你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只要通知书到了,我第一时间给你送过去,保证不让人截胡!”
有了陈家富的承诺,离翁心里踏实了些。可他知道,郑传华既然能坏他一次事,就可能坏第二次,必须得给他点颜色看看,让他不敢再动歪心思。
回到村里,离翁径直去了大队部。当时大队部有一把公社配发的冲锋枪,平时锁在柜子里,只有民兵训练时才拿出来。离翁是村里的基干民兵,有钥匙。他打开柜子,把冲锋枪取出来,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没装子弹,才背在身上——他不是要真的伤人,只是要借这把枪的气势,镇住郑传华。
郑传华住的地方在大队部旁边的小瓦房里,离翁走过去时,正见他坐在门口看报纸。离翁没敲门,直接走到他面前,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郑同志,我知道泸州公安校的事是你捅的,也知道你想让我留村当支书,不让我去读书。”
郑传华手里的报纸顿了一下,抬头见离翁背着冲锋枪,脸色瞬间变了,强装镇定:“离翁,你这话可不能乱说,我什么时候……”
“你别跟我装糊涂。”离翁打断他,往前迈了一步,“我现在明确告诉你,马师校的通知书马上就到,我必须去读书。你要是敢再从中作梗,不管是截我的通知书,还是在村里散布谣言,后果你自己承担。我离翁虽然年轻,但也不是任人欺负的软柿子。”
郑传华看着离翁眼里的劲,又看了看他背上的冲锋枪,喉结动了动,没敢再狡辩,只是含糊地说:“你……你别冲动,有话好好说,读书是好事,我怎么会阻止你……”
离翁知道,这话是服软了。他没再多说,转身就走——点到为止,既让郑传华知道了他的决心,又没把事情闹得太僵。
可他没想到,这事还是传到了大队团支部书记张绍明耳朵里。张绍明是村里的老党员,平时对离翁挺照顾,可这次却板着脸找他:“离翁,你背着枪去找郑同志,这是严重的无组织无纪律!郑同志是县派来的干部,你怎么能这么对他?团支部决定,召开团员大会,你必须作自我批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离翁和光同尘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离翁和光同尘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