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这是父亲的第一句话。
解决了!周远兴奋地汇报,按您的方案,我们采用排堵结合的方式,先疏导后封堵,效果非常好。
父亲满意地点头,突然指向病房角落的柜子:给...你...
柜子里是父亲的旧公文包,磨损严重但保存完好。周远打开后,发现里面是一套老式工程制图工具和一本手写的《隧道治水百例》,扉页上写着:给我的延续——周铁生 2023
这是...
毕生...总结...父亲艰难但坚定地说,你...继续...
周远小心翻阅着这本凝聚父亲一生经验的笔记,突然在某一页停住——那里详细记录着1987年白家岭隧道的抢险经过,遇到的问题与他们现在如出一辙。更令人震惊的是,笔记空白处有新近添加的批注,笔迹颤抖但内容精准,显然是父亲病中坚持写下的。
爸,您早就知道我会遇到这个问题?
父亲摇头,指向自己的心口:工程...人...的血...一样...
周远突然明白了。这不是预言,而是两代工程师血脉中相同的专业直觉。父亲将自己毕生所学交给他,不仅因为他们是父子,更因为他们都是工程人——面对同样的问题,会有同样的思考,做出同样的选择。
出院前一天,父亲让母亲从家中带来一个长木盒。打开后,周远呼吸一滞——那是父亲最珍爱的老式计算尺,象牙色的滑尺上刻着精确到0.01的小字。
给...你...父亲将计算尺郑重地放在周远手中,肯...尼亚...用...
周远想说这太珍贵,想说现在都用计算机了,但最终只是紧紧握住计算尺,点了点头。他理解这份礼物的重量——这不仅是工具,更是父亲毕生坚持的职业信条。
回到肯尼亚后,周远将父亲的计算尺放在办公桌最显眼的位置。每当遇到难题,他就会拿起这把滑尺,仿佛能从中汲取父辈的智慧和力量。项目组的年轻工程师们对这老古董好奇不已,周远就给他们讲述计算尺背后的故事——不仅是它曾参与过的伟大工程,更是那位将它视若珍宝的老工程师。
一个月后,隧道全线贯通。庆祝仪式上,周远特意视频连线父亲。当镜头对准雄伟的隧道口时,病床上的父亲眼睛湿润了。他缓慢但坚定地举起右手,对着镜头敬了一个工程人特有的礼——五指并拢,指尖轻触太阳穴,然后指向工程。这是工程师之间最高的致意。
爸,这是您的功劳。周远将手机镜头转向隧道口的铭牌。除了常规信息外,上面多了一行小字:治水方案基于周铁生工程师1987年研究成果。
父亲在屏幕那头摇头,指向儿子,又指向自己的心口,最后画了一个大大的等号。这个简单的手势胜过千言万语——你即是我,我即是你,我们的工程血脉相连。
挂断视频后,周远独自站在隧道口,手中握着父亲的计算尺。远处,铁路线如银色的河流延伸向地平线。那里有新的工程等待着他,有新的挑战需要面对。但无论前方是什么,他都知道——自己骨子里流淌着的,是真正的工程师的血液。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