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日头正烈,队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却围了一圈人,吵吵嚷嚷的声音隔着半个村子都能听见。
凌策扛着锄头刚从地里回来,苏晚跟在他身后,怀里抱着睡着的团子,手里还提着半篮子刚摘的野菜。
听到动静,苏晚下意识地往凌策身边靠了靠,她怕人多的地方,更怕有人提起之前凌策要私奔的事。
“刘队长!你今天必须给俺说清楚!俺这季割麦、晒粮,哪样没干到?凭啥记工分的时候,俺比老李家少了三十分?”一个黑瘦的汉子拍着大腿喊,是村里的老王家,为人实在,就是脾气急。
刘队长蹲在石磨旁,手里攥着个卷边的账本,额头上全是汗。
他翻着账本,声音也透着无奈:“老王,不是俺少记你的,你看,你上个月有三天请假照顾你家老婆子,这工分就得扣。老李家虽然说干的活跟你一样,但他帮队里修了两次脱粒机,算特殊工分,得额外加。”
“加也不能加这么多啊!”又有人插了嘴,是村西头的老李,“俺修机器是帮忙,哪能算那么高的工分?再说了,俺家老婆子天天去拾麦穗,那算不算工分?”
一呼百应,围着的村民都开始七嘴八舌地说起来。
有的说自家孩子帮着晒粮该算半工,有的说雨天抢收庄稼该加补助,账本上的数字被翻来覆去地算,越算越乱。
刘队长本来就没读过多少书,对着满页的数字头都大了,急得脸通红,却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苏晚拉了拉凌策的袖子,小声说:“咱们绕着走吧,别凑这个热闹。”
她怕凌策又像以前那样,嫌村民“没文化、瞎起哄”,忍不住说几句难听的话,再引来争吵。
凌策却没动,目光落在刘队长手里的账本上。
那账本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工分记录得乱七八糟,日常农活和特殊工种混在一起,连个分类都没有,也难怪村民有意见。
他在前几个世界里,为了修正剧情,学过不少统计和管理的知识,这点小事对他来说,根本不算难。
“刘队长,要不我来看看?”凌策的声音不算大,却刚好压过了院子里的嘈杂。
所有人都愣了一下,齐刷刷地看向他。
老王家上下打量了凌策一番,皱着眉说:“凌知青?你能看懂这账本?你前两年连自己的工分都记不清,还帮着算大伙的?”
这话里带着点质疑,村里谁都知道,凌策以前除了读书,其实也没怎么读,就是跟林薇待在一起,从来不管这些“俗事”。
刘队长也愣了愣,随即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赶紧把账本递过来:“凌策,你要是能算清楚,那可真是帮了俺大忙了!你读过高中,肯定比俺这老粗强!”
凌策接过账本,指尖拂过粗糙的纸页,上面的墨迹有的已经晕开,看得出来记录的时候很匆忙。
他找了块平整的石头,把账本摊开,又从兜里掏出一截铅笔,这是他昨天用回城路费剩下的钱买的,本来想给团子画画玩。
“大家先安静点,”凌策抬起头,目光扫过围观的村民,“咱们一笔一笔算,先把所有工分分成两类:一类是日常农活,比如割麦、插秧、拾麦穗,这类按天算,男劳力一天 8分,女劳力一天 6分,半大的孩子一天 3分。
另一类是特殊工种,比如修机器、赶车送公粮、帮队里管种子,这类按次算,修机器一次加 5分,赶车一次加 8分,管种子按天算,一天 10分。
这样分类算,大家看行不行?”
院子里静了下来,村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老王家摸了摸后脑勺,嘀咕道:“这么分……好像是清楚点。俺上个月请假三天,那就是 45天日常工,45个8,对吧?”
“对,应该是360个工分。”凌策点点头,拿起铅笔在石头上写:“老王:日常工 45天×8=360分,无特殊工,合计 360分。”
然后看向老李:“李叔,你日常工是 38天,38×8=304分,修机器两次,2×5=10分,合计 314分。”
“你家老婆子拾麦穗 20天,20×6=120分,要是算上,你家总共有 434分,这样对吗?”
老李凑过来看了看石头上的字,又掰着手指头算了算,脸上的疑惑慢慢散了,咧嘴笑了:“对!对!俺刚才算的时候,把老婆子的工分忘了加,还以为少了呢!凌知青,你这算法真清楚!”
有了老王和老李的例子,其他村民也都围了过来,一个个报出自己的工时。
凌策一边听,一边在石头上记,铅笔在石头上沙沙作响,没一会儿就把所有人的工分都算清楚了。
每算完一个,他都念一遍,让村民自己核对,有疑问的地方就耐心解释,直到所有人都点头认可。
“凌策,你可真是个好后生!”刘队长看着石头上整整齐齐的数字,激动得拍了拍凌策的肩膀,“以前真是俺看错你了,没想到你这么有本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快穿:摆烂后,炮灰男二集体逆袭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快穿:摆烂后,炮灰男二集体逆袭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