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应对突发挑战和推动深层改革的淬炼,林晓站在部机关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望着楼下车水马龙的城市天际线,指尖轻轻摩挲着窗沿的微凉。
连日来的高强度工作让她眼底带着淡淡的疲惫,却丝毫掩不住眸中沉淀的坚定——这段在风浪中前行的经历,如同一把刻刀,让她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认知愈发深刻:确保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行稳致远,既要夯实脚下稳固的“基石”,更要布局望向远方的“未来”。这两者如同支撑发展的双柱,缺一不可,唯有双线并行,方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筑牢底气、把握先机。
从窗前收回目光,林晓翻开桌上厚厚的调研笔记,指尖划过那些密密麻麻的批注,清晰地勾勒出接下来的工作蓝图。
她深知,夯实基石是守好发展的“基本盘”,布局未来是抢占发展的“制高点”,二者必须统筹推进、协同发力。
为此,她开始系统地推动两方面重点工作:一是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等关乎国计民生的经济安全基石;二是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格局,以前瞻眼光和超常力度培育代表国家长远竞争力的未来产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在诸多安全基石中,林晓始终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首位。“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安全从来不是小事,而是‘国之大者’,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压舱石。”在部务会议上,她语气凝重却掷地有声,目光扫过在座的各位司局负责人,“十四亿人的吃饭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必须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端稳、端牢,装自己的粮食。”
为了摸清粮食生产的真实情况,林晓亲自带队,奔赴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主要粮食产区开展实地调研。
四月的北方,春寒尚未完全褪去,田埂上还带着湿润的泥土气息,她穿着轻便的运动鞋,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田间地头,弯腰查看麦苗的长势,伸手触摸土壤的墒情,与正在春耕的农民亲切交谈。
“老乡,今年的麦苗长得比去年好吗?化肥、种子的价格还能承受吗?”在河南某县的麦田里,林晓蹲在田埂上,握着种粮大户王大叔的手,轻声问道。
王大叔黝黑的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指着绿油油的麦苗说道:“林部长,托政策的福,今年的麦苗长势确实不错!就是这几年种粮成本逐年上涨,虽然有补贴,但除去化肥、农药、农机的费用,纯利润还是不算高,有时候真想改种点经济作物,见效能快一些。”
旁边的合作社负责人也接过话茬:“是啊林部长,我们合作社流转了上千亩土地,但农田水利设施还是十几年前的老样子,一到旱季就犯愁,浇水不方便不说,还浪费人力物力;而且现在农业科技推广力度还不够,很多新技术、新品种我们想引进,却没人指导,也担心风险。”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林晓将这些问题一一记在笔记本上,眉头也渐渐拧紧。
在与基层干部的座谈会上,她开门见山:“今天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你们的心里话,粮食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都尽管说,我们就是来解决问题的。”
基层干部们见状,也纷纷打开了话匣子,从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的隐形倾向,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足的瓶颈,再到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的困境,一个个尖锐的问题被摆到了桌面上。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现在有些地方为了追求短期效益,把良田改成了养殖场、苗木基地,甚至盖起了厂房,这种做法必须坚决遏制。”林晓语气坚定地说道,“还有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的问题,这直接影响粮食产能,必须尽快推进改造升级;农业科技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关键,我们要让更多的农业科技成果落地生根,让农民真正享受到科技兴农的红利。”
调研结束回到部里,林晓来不及休整,立即牵头召开专题会议,组织相关司局负责人研究制定《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若干措施》。
会议上,她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一一列出,引导大家逐条分析、逐项研讨。“粮食安全不能只看产量,更要注重产能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我们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升级版,让粮食安全既有产量支撑,又有质量保障。”林晓提出的思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最终形成的《若干措施》,不仅明确了要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新增高标准农田1亿亩,还提出要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突破种子、农机装备、智能农业等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同时,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通过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扩大农业补贴覆盖面、发展农业保险等方式,切实保障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在体制内当隐形大佬》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3言情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3言情!
喜欢我在体制内当隐形大佬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我在体制内当隐形大佬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