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赫利众的眼里,老舅舅很神奇。老舅舅的内心世界太丰富了,他的肚子装满了文学、历史、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等人文社会科,而且他对自然科学也很关注。他确实把对人类未来的思考,写进了他的考试学论文中,怪不得王院士对他那么推崇。
赫利众对老舅舅开始感兴趣了,他开始研究老舅舅。研究一个作家,生要见人,死要见坟,这是不成文的规定。对赫利众来说,见人是很方便的,打电话都很方便。
每打一次电话,赫利众的文章就上一个档次,这不,最新写的:《后“新时代”反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兼论刘灵碧的平等思想》。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全新的时代——后新时代,就是新时代以后的时代。“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不平衡与不充分”。现在我们可以说,他们那一代人在那个时期,确实解决了这个“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其中刘灵碧的贡献,不可磨灭。
刘灵碧的思想比较博杂,但又自成系统。研究他的第一手资料,多来自《即将消逝的乡村》。透过文本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平等思想既是理论上的,又是源于实践的;既是高妙的,又是可行的。
透过刘灵碧的平等思想,我们可以看到孔孟老庄韩墨荀等诸子的平等观念,也可以看到释迦牟尼、耶稣基督、穆罕默德所追求的平等的影子,更多的吸收了毛、泽.东*****,****等着作中的平等理念。当然,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王海明。
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人人平等;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这是教育平等;孔子主张爱有等差,这是差别平等;孔子主张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机会平等。刘灵碧的平等思想,对这些多有继承,又有所发展;发展表现在:孔子的仁恕爱众之思想,到了新时代,成为一种可实践的规章制度,法律条文。在刘灵碧的文章中具体表现在:教育机会公平的追求,工作就业机会公平的追求。
孟子曰:舜,人也;我,亦人也。这是追求人格平等。这也是刘灵碧所主张的平等,当然也是中国人所认同的平等。不是吗?人皆可以为尧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当然老子也主张人格平等,老子说“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在小国寡民的田园生活中,人人自由,人人平等,在刘灵碧的思想中,体现为考试“分闱”,这在某种方式上,现代社会也是可以实践的。老子主张男女平等,刘灵碧也主张男女平等;老子更倾向于女性,刘灵碧也更倾向于女性;老子说:“柔弱胜刚强”,老子主张“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爱静美“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刘灵碧爱乡村,刘灵碧试图构建民间社会。老子主张财富均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以身贵除物浊”,功名富贵、金银财宝,都是浊物。刘灵碧也认为,天地之间,生命最宝贵。
庄子认为天地万物平等。庄子讲一个故事,庄周梦蝶:(源于网络百科)
原文: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注释:
①喻:通“愉”,愉快
②适志:合乎心意,心情愉快。
③觉(jué):醒来。
④蘧(qú):蘧,原意为惊喜的样子,此处为惊疑动容的样子。
⑤分:区分、区别。
⑥物化:事物自身的变化。此处意思为,外部事物都会与自身交合的,即,万事万物最后都是要合而为一的,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译文:
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我是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刘灵碧认同:从本原生命的角度看,庄周和蝴蝶是平等的生命。
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在超越层次上,刘灵碧作了认同。
韩非子认为,法度面前,王公大臣与平民百姓,一律平等。韩非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刘灵碧认为,要想平等,就要让平等制度化,有一个全球统一的中央政府,成为平等制度的保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即将消逝的乡村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即将消逝的乡村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