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重新落座,端起酒杯,目光在刘备与关羽之间转了转,嘴角似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那是智者洞悉人心的从容,却又迅速隐去。他轻啜一口酒,正待开口将话题引向下一步的战略部署,忽听帐外传来一阵急促却有力的脚步声,伴随着亲兵的通报。
“启禀主公、军师!赵将军与陆将军回营!”
刘备闻言,脸上顿时浮现出由衷的喜悦与关切,他霍然起身:“子龙、子璋回来了!快快有请!”
片刻后,帐帘掀开,赵云与陆瑁并肩而入。赵云仍是一身甲胄,虽带着征尘,却不见半分疲惫,眉宇间是惯有的沉稳与坚毅。陆瑁则显得更为内敛,眼神中透着思索的光芒,步履虽轻,却也透着一股干练。
“子龙,子璋!”刘备快步上前,亲自拉住赵云的手,又拍了拍陆瑁的肩膀,眼中满是慈爱与赞许,“你们一路辛苦了!曹操后路如何?可曾受到阻截?”
赵云抱拳行礼,声音洪亮:“回禀主公,末将与子璋,在乌林山口点燃烽火,又率部一路袭扰曹操后方,所过之处,尽是曹军溃败之迹。徐晃所部被我等牵制,未能及时支援曹操。曹军粮草辎重,多有焚毁,其残兵败将,亦疲于奔命。”
陆瑁也躬身补充道:“曹军后撤之路,一片狼藉。”
刘备闻言大喜,连连点头:“好!好!你们二人,皆是功臣!快入座,喝几杯暖身酒,好好歇息!”
待赵云与陆瑁在侧座落定,诸葛亮这才放下酒杯,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最终落在地图上。他轻摇羽扇,语气中带着一丝深谋远虑:“诸位将军功勋卓着,赤壁一战,奠定了我军之威。然而,此战虽胜,基业未稳,曹操虽败,但其势力仍在。我等当乘胜而进,夺取荆州,以为立足之本。”
“军师之意,莫非是……”赵云沉声道,“江东周瑜?”
“正是。”诸葛亮点头道,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赤壁之战,江东出力最大,周公瑾更是居功至伟。他此刻,恐怕正率领着得胜之师,兵锋直指江陵。我料他心中所想,亦是要将这南郡作为他江东基业的北上屏障,甚至以此为跳板,窥伺中原。”
刘备的脸上,不由得浮现出一丝忧色,他看向一旁的徐庶,眼中带着询问:“元直,你以为如何?这……我军与江东乃是盟友,方才共抗曹贼。若为此地而刀兵相向,岂不是让曹操坐收渔利,反而落人口实?”
徐庶闻言,沉吟片刻,拱手道:“主公所虑甚是。江东与我军,唇齿相依,若内讧,实非明智之举。然荆州乃兵家必争之地,若拱手相让,亦是坐失良机。”他目光转向诸葛亮,眼中带着一丝了然,“军师心中,想必已有万全之策,既能得南郡,又不伤盟友之情,是也不是?”
诸葛亮微微一笑,赞赏地看了徐庶一眼,然后起身,走到地图前,羽扇在南郡江陵的位置轻轻一点。
“主公仁德,元直所言,亮亦有此忧。所以,这江陵城,我们得取,但不能明着跟周郎去抢,更不能因此与江东反目。”
他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缓缓道来:“周瑜心高气傲,又急于在孙权面前立此不世之功,定会亲率大军,猛攻江陵。而曹仁亦非等闲,乃曹操帐下虎将,必然死守。此二人相争,必是一场两败俱伤的龙虎斗!”
诸葛亮顿了顿,目光环视众人,声音带着强大的自信:“而我们,”他羽扇在地图上轻轻一点,“要做的,就是静观其变,坐山观虎斗。待他们斗得精疲力竭,士气衰颓之时,再以雷霆之势,一举夺城!”
徐庶微微颔首,接口道:“军师此计甚妙。周瑜骄傲自负,一旦陷入苦战,定然不肯轻易罢手。曹仁虽勇,却也难免独木难支。待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我军以逸待劳,正可坐收渔利。”
“正是如此。”诸葛亮眼中精光闪烁,“我已算定,周瑜虽智,却有急躁好胜之弊。亮,只需略施小计,便可让他为我军做嫁衣,心甘情愿地,将这南郡‘借’给我们!”他语气中带着一丝玩味,仿佛已看到周瑜届时那懊恼不已的神情。
刘备闻言,眼中忧色渐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信任与期待。他知道,只要有诸葛亮在,再大的难题,也总能化解。
“军师既然胸有成竹,备便依军师之计行事。只是这‘借’字,又当如何说起?”刘备追问道。
诸葛亮微微一笑,卖了个关子:“主公莫急,待时机成熟,亮自会向周公瑾‘借’来。届时,他非但不能拒绝,还得感激我们替他解了围!”他羽扇轻摇,眼中满是成竹在胸的自信,仿佛江陵城已然是囊中之物。
帐内气氛正热烈,诸葛亮刚刚抛出“借南郡”的妙计,众将士皆精神一振。刘备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正待再问细节,一直沉思的陆瑁忽然起身,抱拳拱手。
“军师、主公,”陆瑁的声音带着几分思虑后的沉稳,“属下有一愚见,或许可供军师参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辅佐汉室,重振三国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