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冬天,来得比往年更晚一些。暖融融的冬日,晒在人身上,懒洋洋的,仿佛连这座帝都的节奏都放慢了下来。
然而,这一日,整个长安,都沸腾了。
右丞相陆瑁,平定南中,凯旋归来。
从城南到皇城正门,十里长街,被热情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蜀锦织成的彩带,高悬于酒楼茶坊之上;芬芳的鲜花,如同雨点般,从少女们的手中抛洒而下。
“丞相千岁!”
“大汉威武!”
人们伸长了脖子,踮起脚尖,想要一睹这位传奇丞相的风采。在他们的想象中,这位在一个月内,便将十万之乱谈笑间平定的国之栋梁,定然是身披金甲,气宇轩昂,身后跟着一支军容鼎盛,气吞山河的无敌之师。
然而,当凯旋队伍的先头部队,真正出现在长街尽头时,所有的欢呼声,都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猛地掐住了。
整条长街,陷入了一片诡异的死寂。
那是一支怎样的军队啊……
他们没有鲜亮的铠甲,只有破烂不堪,沾满污泥与血迹的布衣。他们没有整齐的队列,一个个步履蹒跚,仿佛随时都会倒下。他们没有高昂的士气,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深入骨髓的麻木与疲惫。
他们不像是一支凯旋的军队。
他们,更像是一群从地狱里爬出来的,凯旋的鬼魂。
这支军队,正是跟随陆瑁,穿越了“哑巴林”的虎步营残部。
他们身上,还带着原始丛林的瘴气与腐败气息,与成都的繁华与芬芳,格格不入。他们那空洞而冷酷的眼神,扫过街道两旁那些兴高采烈的人群时,竟让那些百姓,不自觉地后退了一步,脸上的笑容,僵在了那里。
胜利的喜悦,在这一刻,被一种莫名的恐惧与敬畏,所取代。
人们终于意识到,那份轻飘飘的,写在捷报上的“大捷”二字背后,究竟隐藏着何等残酷的血与火。
而走在这支军队最前方的,便是陆瑁。
他没有骑马,而是和他的士兵一样,徒步而行。
他换上了一身干净的朝服,但那无法掩盖他消瘦的面颊,与眼窝深处的疲惫。他的气色,甚至比他身后那些士兵,好不了多少。
他没有理会周围百姓那复杂的目光,只是领着他的军队,一步一步,沉默地,走过这十里长街。
这不像是一场凯旋。
这更像是一场,沉默的示威。
他,和他身后的虎步营,像一把刚刚从血水中抽出的,带着森然寒气的利剑。他将这把剑,毫不掩饰地,展示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他带回了胜利,也带回了恐惧。
他要让所有成都的公卿贵族,世家大族们,都亲眼看一看。看一看他陆瑁,究竟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守护这个国家的。
当队伍行至皇城门前时,大司马蒋琬、尚书令费祎,御史大夫董允,领着百官,早已在此等候。
“恭迎丞相凯旋。”费祎和蒋琬上前一步,躬身行礼,语气中,带着几分刻意的疏远。
陆瑁停下脚步,目光平静地看着他,仿佛没有察觉到他态度的变化。
“文伟,陛下呢?”
“陛下,正在太极殿,等候丞相。”费祎答道。
陆瑁点了点头,他转过身,对身后那近四千名虎步营将士,深深地,鞠了一躬。
“兄弟们,我带你们,回家了。”
“去吧,回到你们的营地,回到你们的家人身边。沐浴,更衣,吃一顿饱饭,睡一个好觉。”
“你们的功勋,陛下与我,绝不会忘记。”
“喏!”
近四千名士兵,用沙哑的,却依旧整齐划一的声音,回应着他们的统帅。然后,在副将的带领下,他们转身,沉默地,离开了皇城。
他们离去的背影,与周围的繁华,依旧是那么的格格不入。
陆瑁这才转过身,对费祎和董允,淡淡地说道:
“走吧,去面见陛下。”
他迈步踏上通往太极殿的白玉石阶。每一步,都走得异常沉稳。
百官跟在他的身后,没有人说话。气氛,压抑得可怕。
所有人都知道,一场真正的风暴,现在,才刚刚开始。
太极殿内,庄严肃穆。
刘禅身着十二章纹的冕服,头戴十二旒的冕冠,端坐于龙椅之上。珠帘之后,那双曾经温和的眼睛,此刻,却透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帝王的威严。
陆瑁行至殿中,对着刘禅,行三跪九叩之大礼。
“臣,右丞相,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陆瑁,幸不辱命,平定南中,特来向陛下复命。”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
刘禅没有像往常那样,立刻让他平身。
他沉默了许久,久到殿内的气氛,几乎要凝固。
然后,他猛地一拍龙案,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好一个幸不辱命!”
刘禅的声音,冰冷而愤怒,如同九天之上的滚滚惊雷!
“陆瑁!你可知罪!”
这突如其来的一声怒喝,让殿内所有的官员,都心头一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辅佐汉室,重振三国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