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名字叫“赵建明”。在原主的记忆里,赵建明是个沉默寡言、甚至有些孤僻的人,平时除了上课,很少参与集体活动,那次导致他们被捕的游行,赵建明一开始也以“身体不适”为由表示不参加,是最后时刻才匆匆赶来的。现在回想起来,他那天的表情确实有些微妙的不自然,似乎总是游离在人群边缘。
而在这份军统出具的背景报告里,关于赵建明的描述却异常简洁:“赵建明,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系学生,性格温和,少与人争。”最关键的是,在所有人名后面或多或少都有“审查中”、“已监控”或像沈望那样刺眼的“已控”标注,唯独赵建明名字后面,是空白。
一片空白,在这种密不透风的档案里,反而显得格外扎眼。
是军统疏忽了?不可能。这种机构的档案,每一个字都是经过斟酌的。没有标注,往往意味着几种可能:这个人无关紧要到极点,或者……这个人的情况属于更高层面的机密,不需要也不应该在这份初级档案里体现。
陈晓的心慢慢沉了下去。一种比面对张维直接质问时更冰冷的感觉缠绕上来。原主的热血青年记忆恐怕过滤掉了太多东西。这场逮捕,或许从一开始就不是那么简单。自己这只意外闯入的蝴蝶,似乎扇动翅膀卷入了一个更深的漩涡。
接下来的三天,陈晓过着一种被软禁的“规律”生活。王妈准时送来三餐,伙食标准远超普通家庭,偶尔甚至能见到荤腥。老吴则像个沉默的影子,除了必要的交代,从不主动说话,但陈晓能感觉到,自己在这个安全屋里的一举一动,恐怕都落入了他的眼中。
他严格执行着张维的命令,将那本厚厚的纪律手册反复背诵,直到每条令人头皮发麻的禁令都能倒背如流,然后按照要求,将手册连同那份背景报告一起,在房间里的搪瓷脸盆中点燃,看着它们化为灰烬,再用水冲进下水道。那感觉,像是在亲手销毁自己过去的某一部分,同时将一套沉重的枷锁焊死在身上。
只有那份签了字的协议副本,被老吴检查后收走了,说是需要归档。
第三天傍晚,张维准时出现。他依旧穿着长衫,风尘仆仆,似乎刚从外面回来,身上还带着淡淡的烟草和尘土混合的气味。
他没废话,直接对陈晓一摆头:“走。”
这次没有汽车。两人一前一后,步行穿过暮色渐浓的弄堂,走进更加错综复杂的小巷。张维脚步很快,对路线极为熟悉,时不时突然拐弯,有时甚至会穿过某家生意清淡的茶馆的后堂,从另一扇门出去。陈晓明白,这是在甩掉可能存在的跟踪,也是在测试他的脚力和观察力。
大约走了半个多小时,他们来到一处在当时看来颇为偏僻的城郊结合部。这里有一座废弃的工厂,高大的厂房在黑夜里像沉默的巨兽。张维没有走正门,而是绕到工厂侧后方的一扇小铁门处,有节奏地敲了几下。
铁门打开,里面站着的竟是一个穿着工装裤、看起来像护厂队员的精悍男子。男子看到张维,默默点了点头,侧身让两人进去。
门后是一条狭窄阴暗的通道,空气中弥漫着机油和铁锈的味道。通道尽头是一间灯火通明的办公室,里面陈设简单,只有几张桌椅,墙上挂着一张巨大的上海市区地图和一幅孙中山像。已经有五六个人等在那里,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男性,穿着普通的棉布衣服,但眼神都带着一种相似的警惕和拘谨。
看到张维进来,所有人立刻停止了低声交谈,齐刷刷地站直了身体。
张维扫视了一圈,目光在陈晓身上略微停顿了一下,然后走到屋子前方,声音不高却带着足够的压迫感:“人都到齐了。从今天起,你们就不再是学生、工人或者小贩了。你们只有一个身份——战士,党国隐形的战士。”
“你们能来到这里,是因为你们身上都有某些值得挖掘的潜质。或者懂点日语,或者脑子活络,或者胆子够大。但是!”他加重了语气,“潜质不等于能力!战场上,尤其是看不见硝烟的情报战场上,蠢货和弱者死得最快,而且会连累所有人!”
“接下来的日子,会有人把你们那点可怜的潜质,用最粗暴的方式,捶打成能用的工具。能熬过去的,才有资格为国家做事。熬不过去的……”他冷笑一声,“哪儿来的,滚回哪儿去,或者直接进黄浦江喂鱼。”
“听明白没有?!”
“明白!”包括陈晓在内的几个人参差不齐地回应道。
陈晓心里暗自嘀咕:这入职培训的开场白,可比后世那些互联网公司的HR凶狠多了,直接奔着喂鱼去了。
张维对旁边一个穿着黑色劲装、面色冷峻的中年人点了点头:“老魏,交给你了。抓紧时间。”
老魏上前一步,目光像冰锥一样扫过每个人的脸,声音硬邦邦的:“我姓魏,是你们基础训练的教官。我的话,就是命令。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现在,第一项,检查随身物品。把所有不属于你们本人的东西,或者不该带的东西,全部掏出来,放在桌子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潜鳞1937:我在敌营当大佬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潜鳞1937:我在敌营当大佬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