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器功率提升至 40%!加快速度冲进维修舱!” 指令下达的瞬间,我死死盯住个人数据板的控制界面 —— 屏幕上的功率滑块正从 30% 缓慢向 40% 攀升,淡蓝色的进度条每跳动 1%,都像在撬动一颗沉重的砝码。系统的机械音在脑海里同步播报:“功率提升程序启动,当前输出 32%→34%→36%,实时监测推进器电流、温度及船体应力,预计 10 秒后达到目标功率 40%,总推力目标 3.36N。”
指尖悬在滑块旁,我不敢有丝毫松懈 —— 之前强冲时功率骤升导致 APU 温度异常的教训还历历在目,这次必须严格按照系统指导的 “阶梯式提升” 节奏,每提升 2% 就停顿 1 秒,观察数据稳定后再继续,避免再次引发过载风险。
当功率达到 38% 时,船体传来第一丝明显的变化 —— 原本低沉的 “嗡” 鸣声陡然拔高,从类似蜂群的低频振动,变成了更尖锐的 “嘶鸣”,像老旧的鼓风机在全力运转。这声音顺着金属控制台向上传递,我的手掌能清晰感受到控制台表面的震颤频率加快,之前松动的几颗按钮开始 “哒哒” 作响,像是随时会从面板上脱落。
“推进器当前温度 39℃(安全阈值 60℃),电流 1.12A(额定电流 1.5A),数据稳定,可继续提升至 40%。” 系统的监测数据让我稍微放心,指尖轻轻推动滑块,将功率最终定格在 40%。
下一秒,一股更强烈的推力从船体底部传来 —— 不是之前那种滞涩的震颤,而是带着明显 “推背感” 的加速力,虽然微弱,却足以让我紧贴在船长座椅的靠背上。透过观察窗的破洞,我清晰看到窗外的废弃引擎外壳在快速后移,原本需要 15 秒走完的 25 米距离,此刻似乎被压缩了时间,维修舱的舱门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靠近,舱门上方 “M-08” 的模糊标识越来越清晰。
可喜悦还没来得及蔓延,一阵刺耳的 “咯吱 ——” 声突然在舱室里炸开。这声音比之前任何一次摩擦声都更剧烈,像是船体底部的支撑梁在与地面金属板进行 “硬碰硬” 的刮擦,锈蚀的金属表面相互咬合、撕扯,每一次摩擦都带着细碎的金属碎屑掉落,在地面上形成一层薄薄的 “金属雾”。我下意识地捂住耳朵,却依旧挡不住那钻心的噪音,它像无数根细针,透过耳膜刺进大脑,让我忍不住皱紧眉头。
“声音分贝监测:78 分贝!超过船坞环境噪音阈值(70 分贝),已触发右侧通道声音传感器(S-21)的‘关注级警报’,传感器已向安防中心发送‘可疑移动噪音’信号,巡逻队 P-07、P-09 的移动速度已提升至 1.5m/s,预计 1 分钟内抵达维修舱入口!” 系统的警报音尖锐得像要撕裂空气,光幕上的巡逻队标记以更快的速度向我们逼近,红色的距离数字从 35 米快速跳动到 30 米、28 米、25 米……
我心里一沉,目光扫过观察窗 —— 维修舱的舱门已经近在咫尺,只剩下最后 10 米,可巡逻队的探照灯已经能清晰照到我们的船体尾部,一道刺眼的白光在金属外壳上扫过,留下一道短暂的光斑,像在给我们 “标记” 位置。
“必须再快一点!否则我们会在冲进维修舱前被巡逻队追上!” 我咬着牙,在心里嘶吼,手指再次靠近功率控制滑块 —— 当前 40% 的推力虽然比之前快,但还不足以在 1 分钟内摆脱巡逻队的追击,唯一的办法,是继续提升功率,赌 “老兵” 号的推进器和船体结构还能撑住。
“系统!能不能再提升功率?比如到 45%?我们需要更快的速度!” 我急促地问道,目光死死盯住光幕上的推进器温度数据 ——39℃,还有足够的安全余量,或许可以再冒险一次。
系统的机械音出现了罕见的迟疑,光幕上的数据流快速滚动,显然在进行紧急运算:“提升至 45% 需承担三重风险:1. APU 负载将从当前 420W 提升至 462W,接近异常阈值 480W,核心温度可能突破 50℃,自动停机风险提升至 30%;2. 推进器喷口流速加快,可能卷起地面金属碎屑,撞击船体底部结构,加剧舰尾龙骨应力(当前 145MPa,提升后可能接近 148MPa,极接近安全阈值 150MPa);3. 噪音分贝将突破 85 分贝,触发船坞全域‘高优先级警报’,安防中心支援部队(携带重型拦截设备)将在 3 分钟内抵达,彻底封锁船坞出口。”
每一条风险都像一把刀,悬在我的头顶。可看着光幕上不断逼近的巡逻队标记(已只剩 20 米),我知道没有退路 —— 要么冒险提速,冲进维修舱获得喘息;要么维持现状,被巡逻队堵在通道里,彻底失去希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