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珠敲打着雷峰塔的青砖,起初是零星几点,后来便连成线,顺着塔檐的沟壑往下淌,像无数根银线在绷直了抽打。青砖被泡得发亮,缝隙里滋生的青苔在昏暗中泛着潮润的绿,连空气里都飘着股陈年砖土混着雨水的腥气。许宣跪在冰凉的砖地上,膝盖早麻了,像塞进两把生锈的铁锉,每动一下都咯吱作响。他却不敢动,只定定盯着父亲许仙枯瘦的手 —— 那双手曾教他辨认草药的纹路,曾替母亲揉过酸痛的肩,此刻正哆哆嗦嗦地抠着药箱底层的暗格,指节因用力泛出青白,青筋像老树根般缠在腕间。
“咔嗒” 一声轻响,暗格开了。许宣喉间猛地发紧,像被什么堵住。他记得这暗格,母亲在世时总用桃木栓锁着,木栓上刻着细小的水纹,母亲说 “桃木能镇邪,水纹能养气”。有回他趁母亲不注意偷偷摸过,指尖触到的纹路温润,带着她手心常年攥着草药的清苦气。母亲发现了,也没骂他,只是笑着刮了下他的鼻子:“这里面藏着能让西湖水都发烫的东西,等你长大了,自然会知道。” 那时他只当是戏言,此刻望着暗格深处泛出的微光,才后知后觉地心悸。
油灯的灯芯爆出第三朵灯花时,火星溅在灯罩上,映得许仙的脸忽明忽暗。他的咳嗽声像破风箱,每一声都带痰音,却偏要把话往清楚里说:“你娘…… 总说这箱子比我可靠。” 许宣胸腔里像揣了面鼓,咚咚地敲,震得耳膜发疼。他想起母亲临终前的模样,也是这样咳着血,枯瘦的手指死死拽住他的手腕,掌心的温度烫得吓人,像是要把什么滚烫的东西硬生生烙进他骨头里。那时他只顾着害怕,怕母亲的手会松开,却没留意她指尖蘸着血,在他手心里写了什么。
思绪忽然飘回多年前的午后。药圃里的忍冬藤刚浇过井水,叶尖还挂着水珠。许宣蹲在母亲身边,看她用竹篮分拣新采的艾草,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落在她发间,竟挑出几缕藏不住的白。他伸手去够篮边那株开得最盛的艾草,却被母亲轻轻拍开手背。
“艾草要选叶背发白的,” 她拈起一株给儿子看,指腹蹭过叶片上的绒毛,“你看这细毛,能锁住晨露的气。” 许宣盯着她腕间若隐若现的青纹,突然想起前几日撞见她在灶台前偷偷抹药,药膏碰到皮肤时,她疼得倒吸冷气的模样。
“娘,你腕上的花纹……” 他话没说完,就被母亲笑着打断。她放下艾草,从竹篮里翻出颗野山楂塞到他手里,酸甜的汁水流进喉咙时,她正用指甲在他手心里画着什么,痒痒的。“这是草木的记号,” 她的声音像浸过蜜,“就像你爹账本上的红圈,记着哪些药该晒了,哪些该收了。”
许宣攥紧手心,山楂核硌着掌纹,他忽然想起昨夜父亲在灯下叹气,说官府又来催缴不明不白的药税。“那金纹呢?” 他抬头时,正撞见母亲眼里一闪而过的暗,可转瞬间又亮起来,像被风吹动的烛火。
她拉过他的手,按在自己心口,那里隔着粗布衣裳,仍能感受到一点温热的跳动。“金性烈,像炭火,烧得太旺会燎了自己,” 她低头,发丝扫过他手背,“但活火不一样,是人心养着的,像灶膛里的余烬,看着暗,却能煨着一锅粥,等赶路的人回家。”
那时许宣还不懂,只觉得母亲的手心比炭火还烫。他更记得母亲蹲在药圃里教他认忍冬藤的模样,露水顺着她的袖口往下滴,“忍冬藤要选带露的,沾了人气就蔫了”;日头最烈的午时,她带着他钻进青蒿丛,汗水浸湿了她的粗布衫,却笑得明亮,“青蒿得在午时采,这时的药性最足,药有灵性,得用活人温度养着”。
绢布被许仙颤巍巍地展开,油灯的火苗突然矮了半截,光线一下子暗下去,只有绢布上的血字在幽幽发亮。许宣死死盯着那八个游走的血字 ——“金性畏火,尤畏活火”,后颈的汗毛 “唰” 地全竖了起来。这八个字他太熟悉了,它们在他手心里烧了三年。每次被法海的信徒堵在巷口骂 “小妖怪” 时,手心那处皮肤就会隐隐发烫;每次在药铺后院给草药翻晒时,指尖触到阳光,那处也会泛起细密的痒。他一直以为是母亲的血没洗干净,此刻借着微弱的灯光细看,才惊觉那不是血渍,是母亲藏在他皮肉里的话。那些血字像是一群苏醒的红蚁,在皮肉下游走、爬动,带着熟悉的灼痛,一路钻进心里。
他忽然想起母亲临终前的情景。她躺在床上,被金纹灼伤的皮肤泛着骇人的红,却硬是撑起身子,咳着血蘸了指尖的温热,在他手心里一笔一划地写。那时的烫,像颗埋进土里要发芽的种子,带着点倔强的痒。他当时只顾着哭,没看清写了什么,只记得那温度烫得他想缩手,母亲却按住他的手腕,眼神亮得惊人,像濒死的人攥着最后一点星火。直到后来她咳着血躺进棉被,腕间青纹被金纹啃噬得只剩零星几点,他才猛地想起那个午后 —— 她画在他手心的,原是个小小的 “信” 字,像颗埋得极深的种子,要等很多年后,被胸口的暖意焐得发了芽,才肯慢慢显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五行债:梁祝纪元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五行债:梁祝纪元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