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率62%。”工程师把最新的报表拍在桌上,“过线了!”
一屋子人同时松了口气。有人笑着骂了一句脏话,更多的人只是抹了一把汗。
“别急着庆祝。”魏武敲敲桌,“SPC还没稳,DPPM还高。继续干。”
墙上的燃尽图像一座被啃掉一半的山,山体边缘是“黑带”们画上去的红线:
“焊点Cpk>1.33;温漂Cpk>1.2;回流炉温区闭环偏差≤±2℃;助焊剂残留‘零泄漏’。”
每一条红线背后,是无数个车间夜晚的汗水,是一台十五年的旧炉子被拆了又装,校了又调。
——
“发布。”林杰说。
“第一批国产替代网控板、存储控制器、电源管理模块,面向企业级客户开放。”
门户开设了一个新栏目:“供应链突围”。
第一篇推送只有一张照片:一群穿着工装的人站在工厂门口,脸上沾着焊锡、油污和一点点止不住的笑。
标题只有四个字:“我们行了。”
评论区里,有人写:“我爸就是这样的手。”
——
资本市场一向爱风,也爱墙头。此前喊得最响的“断供论”终于没了回声。相反,几家曾经观望的整机厂代表赶到江城,坐满了会议室。
“我们不谈‘压价’,我们谈‘质量红黄牌’。”林杰开场,“黄牌整改、红牌暂停,谁都一样。我们用‘长期主义’换你们的‘耐心’。”
“物流周期?”
“我们做‘能交付证明’。”林杰举起一叠文件,“每一批出厂都附上‘过程与结果’的双重证明——SPC曲线+现场抽检视频。”
“你们真把自己当‘公共设施’了?”有人笑。
“我们真把自己当‘公共设施’了。”林杰回以笑容。
——
周末,“工匠学院”的第一届“黑带”毕业。十几个老师傅换上干净的工装,站在台上拘谨地挠头。
“讲两句?”林杰把话筒递过去。
“不会讲。”一个师傅摇头,又突然抬起头,“就一句——谢谢你们没嫌我们旧。”
掌声落下的那刻,很多人眼睛都是红的。
——
晚上,林杰一个人去了厂区的后门。那里的墙很旧,墙根有一丛野花,风一吹就摇。
他给陈静发了一条消息:“我看见我们的骨头了。”
“嗯?”
“那些老师傅,那些工人,那些被修好的炉子。”
“好看吗?”
“好看。”
——
第三天,第一车“国产网控板”发往昆仑试点工地。司机是厂里老王,装车时手一直抖:“我跑了二十年货,这一次,像拉着自家孩子。”
抵达现场时,塔吊的影子正斜着,从地上爬到墙上。安装就位,系统通电,绿灯亮起,日志清清楚楚地写着:
“版本:V1.0.0;出厂批次:KUN-001;责任人:XXX;现场抽检:通过。”
老王把帽子往下一按,悄悄用袖子抹了一把眼。
——
当晚,林杰把一份“奖金发放清单”签了字:
“凡参与‘黑带’共研的一线工人,按出勤与改进建议计‘改良奖’;凡提出有效改善、使DPPM下降>10%的,另奖。”
“我们不是‘嘴上尊重工人’。”他在批注里写,“我们要‘账上尊重工人’。”
——
第二天,某大型系统集成商代表提出了苛刻的“入围测试”。
“我们不怕测。”林杰把测试矩阵摊开,“你们派人盯,我们开摄像头——全程直播给业内看。”
测试现场,网控板在极端温度、强电磁干扰、潮热循环里轮番“受虐”,日志像雪一样刷天地落。
“通过。”
对方代表收回那张写满怀疑的脸,伸出手:“欢迎回来。”
“我们没走。”林杰握住他,“我们只是绕了一条更难的路。”
——
门户把“质量红黄牌”样例公开:
“某供应商焊点不良率上升,黄牌,整改;某供应商温漂超阈,红牌,暂停。”
评论区里有人说:“第一次看到把‘坏消息’也晒出来的。”
林杰在后台批注:“我们怕黑,不怕黑色的事实。”
——
第三方媒体的“暗访”节目在周末播出。
镜头里,一个年轻记者换上工装,跟着夜班在车间里走了六个小时:贴片、回流、AOI、X-Ray、功能测试……
“我第一次知道‘良率’这两个字,有这么多人的汗在里面。”
弹幕里有人说:“看哭了。谢谢你们,让我家那台机器,不会在夜里突然停下。”
老王把节目录下来,回家给女儿看:“这就是爸爸的世界。”
——
管理例会上,林杰给“突围周目标”定了三条:
“一,良率稳在60%以上,目标65%; 二,SPC全部‘绿’; 三,‘质量红黄牌’与‘能交付证明’对外日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回1995:错位人生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重回1995:错位人生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