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吧,那先各灌 1 万,我大后天来拿,先在羊城铺货。”
“嗯,我让工人盯紧点。”
羊城街头的 “音乐热潮” 与工厂外的 “抢货大战”
一周后,羊城的热闹地段彻底被两首歌 “承包” 了 ——《踏浪》的明快节奏一飘出来,连路边摆摊的都忍不住跟着晃头。
《童年》更火,整盒磁带里的歌像长了腿,钻进了大街小巷,连小学生都能哼几句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这股热潮引来了不少外地老板 —— 他们是来羊城做生意的,一听见这歌就动了心思,纷纷找去 “新世代影音公司” 想批发磁带,可公司大门天天关着。
不是老板耍大牌,是李强根本没空守店。他天天扎在无线电厂的生产车间里,盯着磁带从生产线下来,连擦汗的功夫都没有 —— 厂里每天产出的 1 万盒磁带,刚运到厂门口,就被等着的商家围上来抢,手慢一点都拿不到。
这天,一个肩宽背厚的汉子掀着车间门帘闯进来,一看见蹲在地上打包的李强,嗓门就提了起来:“阿强!你可让我好找!”
李强抬头一看,是老叶,赶紧直起身:“哟,你怎么来了?”
“还好意思问?” 老叶叉着腰,“我们说好的,你让我把磁带运作到其他省份,这都多久了,我一盒货都没拿到!”
“大哥,我也急啊!” 李强抹了把汗,“你看这生产线,两条线满负荷转,一天就 1 万盒,刚出来就被抢光了。我公司门口也围着一堆商家,天天拍门要货,我都快顶不住了。”
“玛德,原来是这帮人抢了我的货!” 老叶眼睛一瞪,“敢断我财路?我叫人把他们赶跑!”
“别别别,和气生财!” 李强赶紧拉住他,“工厂就这点产能,这几天能出 10 万盒,已经是极限了。不过…… 你要是能说动其他工厂帮忙灌制,将来生产的磁带,全让你运作,怎么样?”
老叶愣了愣:“其他工厂?你是说那些集体所有制的厂子?”
“对,比如太平影音公司,还有其他小厂。” 李强说,“哪怕每个厂一天只灌几百盒,多凑几个厂,一天也能出几万盒。”
老叶摸了摸下巴,没立刻答应。
李强见状,赶紧补了句:“你知道太平影音给吕古一灌的《乡恋》吗?”
“废话!我可是追着时尚走的人,能不知道?” 老叶撇撇嘴,“不过燕京那边对这歌意见大得很,说是什么‘靡靡之音’‘黄色歌曲’,《燕京音乐报》《百姓音乐》都登文章批评她,还把吕古一叫成‘内地李丽君’,嫌她唱得太柔。”
“这么狠?我觉得挺好听的啊。” 李强咂咂嘴,话锋又转,“但你知道吗?《乡恋》现在已经卖了 500 万盒磁带了。”
“五、五百万盒?!” 老叶眼睛一下子瞪圆了,“阿强,你没跟我开玩笑吧?”
“骗你干嘛?你去问太平影音的人就知道了。” 李强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想想,我这盒《童年》里的歌,比《乡恋》还抓耳,将来要是卖 1 千万盒,你抽 1 分钱一盒,就是 10 万!”
“10 万?!” 老叶的声音都有点抖,他盯着李强,猛地拍了下大腿:“干!这活儿我干了!走,母带呢?我们现在就去其他厂谈!”
“不用,我信得过你。” 李强从包里掏出 10 盒磁带,“这是次母带,音质跟母带一样,你拿去给他们灌。放心,后面我还有更多专辑出来,少不了你的好处。”
“哈哈哈,阿强你够兄弟!” 老叶抓过磁带,转身就往外跑,“我这就去谈,保证尽快出活!”
瓶颈下的希望:一条新增的生产线
老叶走后,李厂长端着搪瓷杯走过来,看着李强:“强子,你就这么信得过他?”
李强笑了笑:“他又不姓李,是想赚这一次的钱,还是想长期跟着我赚,他心里有数。”
“屁,就你那点心思我还不知道?” 李厂长戳了戳他,“你哪有那么多本钱压货?在我这儿,看你爸的面子,能让你先拿货后结账;到了别的厂,人家可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可得悠着点。”
“嘿嘿,还是叔了解我。” 李强挠了挠头,又问,“对了叔,单位那边肯不肯多设几条生产线啊?”
李厂长叹了口气:“只肯加一条,再多就不行了 —— 还不是怕担风险,讲业绩。你看这几天,光靠这两条线就进了 10 万,要是能多来几条,一个月赚 100 万都不是梦。”
“船大难调头,没办法。” 李强耸耸肩,转身扛起五个装满磁带的箱子,“我先去给外面的商家交货,晚了又该催了。”
车间里的机器还在嗡嗡转,磁带从生产线下来的声音,混着外面商家的谈笑声,像一首特别的 “时代小调”——无线电厂和李强这样的 “弄潮儿”,正踩着困境往前闯,而更多关于 “突破” 与 “希望” 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喜欢华娱:5岁出道,养活整个公司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华娱:5岁出道,养活整个公司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