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平的引领下,李强和叶爱民沿着田埂前行,脚下的碎草发出细微的声响。
没走多远,一片开阔的稻田便映入眼帘。微风轻拂,风中裹挟着稻谷那独有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远远望去,一群半大男孩正在田里忙碌着,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秋收图。
其中一些孩子猫着腰,双手紧紧攥着镰刀,熟练地挥舞着,稻穗随着他们手腕的起落簌簌地落在脚边,不一会儿,身后就留下了整齐的稻茬。
围绕着老式打谷机,几个孩子正不知疲倦地打转,将割下的稻穗用力地在打谷机上摔打,金黄的谷粒便蹦跳着溅进一旁的竹筐,发出清脆的声响。
而李默然在人群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扛着两袋鼓囊囊的稻谷,那沉甸甸的重量似乎并未对他造成困扰。
他的肩背绷得紧实,每一块肌肉都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脚步却稳得如同在平地上漫步,连大气都不喘一下,径直就将稻谷抬上了旁边的木板推车,动作一气呵成,尽显利落与干练。
“默然,默然!快过来!” 叶爱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率先挥着手大声喊道。
李默然闻声转过头,脸上还带着劳作后的汗珠,他擦了擦额角的汗,才朝着众人走来,眼里带着一丝疑惑,问道:“爸、李叔、叶叔,你们怎么来了?”
“好事!” 叶爱民的嗓门依旧洪亮,“山姆的《时代周刊》要过来采访你,赶紧回家换件新衣裳去 —— 你瞧瞧这身上的泥,可别失了礼!”
“《时代周刊》?” 李默然皱了下眉,满脸不解,“他们采访我做什么?”
“还能是啥,宣传你呗!” 叶爱民笑得合不拢嘴,一边说着,一边拍了拍李默然的肩,“你小子可真出息,连这杂志都找上门了!哈哈,到时候记得多提提我跟你李叔!”
“你们高兴啥?” 李默然却没有被这份喜悦感染,反而更加疑惑,“蒋大石和宋丑龄都上过这杂志,有啥值得骄傲的?要采访让他们自己来这儿找我,我还得割稻呢。”
面对《时代周刊》抛来的采访橄榄枝,李默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兴奋与激动,反而异常冷静。
在他的认知里,蒋大石和宋丑龄这对历史罪人都曾登上该杂志,这一事实让他觉得这份采访邀约毫无荣耀可言。
在他心中,历史是不容亵渎的,那些损害利益的人,永远无法得到他的认可与尊重。他深知,名气固然重要,但不能以牺牲原则和价值观为代价。
在那个信息传播相对有限的年代,《时代周刊》作为国际知名杂志,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对于许多人来说,能登上这本杂志,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荣誉,意味着自己的事迹将被更多人知晓,个人的知名度和声誉也将得到极大提升。
然而,李默然却不为这种世俗的荣耀所动,他的内心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清晰的判断。他明白,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界的认可和虚名,而在于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正义和良知。
他甚至不愿为此停下手中割稻的农活,在他看来,收割稻谷是当下更为重要的事情。这不仅是对劳动的尊重,更是对生活的一种务实态度。
在田野里挥洒汗水,收获的是实实在在的粮食,是生活的保障。相比之下,一次采访所带来的短暂热度,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他的这种选择,体现出他对历史人物的清醒认知,不被外界的光环所迷惑,坚守着自己内心的原则和底线。
这种清醒和坚守,在那个充满诱惑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也让他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
这话一出口,李强和叶爱民不禁对视一眼,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先前的热乎劲也荡然无存。
是啊,想到那对罪人都能登上《时代周刊》,确实让人觉得这采访没什么可值得庆祝的。
叶爱民赶紧干咳两声,试图缓解这略显尴尬的气氛,讪讪道:“咳,当我没说!可千万别提我,我这就回单位跟主管吱一声。”
“行,你们先忙。” 李默然摆了摆手,又冲李平道,“爸,你去镇上买 60 瓶健力宝,要冰冻的。”
“好嘞。” 李平爽快地应着,转身就朝着村口的方向走去。
几人刚离开,陈秋婷就拎着两大壶凉白开匆匆赶来,额角也沾着一层薄汗,显然是一路着急走来的。
她将水壶轻轻放在田边,对李默然说道:“小然,你爸刚才来找你,是不是有急事?要是忙的话你先去,稻谷差不多都收拾完了。”
“没急事。” 李默然微笑着回应,随后指了指旁边几块相连的稻田,好奇地问道,“没想到你家的田,跟其他同学家的连在一块儿 —— 不过以前怎么没见你们聊过天?”
陈秋婷闻言,轻轻叹了口气,无奈地解释道:“还不是因为水源。以前总为浇地的事争执,大家都觉得自己家的地更需要水,互不相让。久而久之,矛盾越来越深,见了面也没话可说了。” 她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感慨,似乎回想起了那些不愉快的过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华娱:5岁出道,养活整个公司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华娱:5岁出道,养活整个公司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