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许妍,实验室重新被熟悉的寂静包裹,只有仪器运行的低微嗡鸣和键盘敲击的细碎声响。乔琳几乎是立刻就切换回了“深潜模式”,将因妹妹来访而产生的那一丝心绪波动,稳稳地压回心底。
陈景明教授给的新研究方向,如同一片深邃而布满暗礁的海域,等待着她的探索。更高维度的理论拓展,意味着更复杂的数学工具和更抽象的物理图像。她常常对着一页写满张量符号和群论表示的草稿纸,一坐就是数小时,眉头微蹙,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动着看不见的轨迹。
这天下午,她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在尝试将模型推广到包含自旋轨道耦合的体系时,某个边界条件的处理始终无法自洽,导致整个理论框架出现裂缝。她尝试了几种不同的数学处理方式,结果要么与已知的物理图景矛盾,要么引入无法解释的奇异性。
挫败感如同细微的潮水,悄然漫上心头。她放下笔,闭上眼睛,缓缓运转《青木养身功》。清凉的气息流转,抚平了因长时间高度集中而略显焦躁的神经。她没有强迫自己继续硬闯,而是起身,去水房接了杯温水,站在窗边,看着楼下步履匆匆的人群。
放空,是为了更好地重新聚焦。
就在这时,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许妍发来的短信,没有文字,只有一个大大的、用字符拼成的笑脸,后面紧跟着一个链接。
乔琳点开链接,跳转到一个省级教育类网站的页面。醒目位置展示着“首届大学生新媒体作品大赛”的获奖名单。在“视频报道类”二等奖的位置,她看到了许妍她们小组的作品名称和学校信息。
乔琳的目光在那行字上停留了几秒,平静无波的眼神里,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几乎无法察觉的微澜。她没有回复短信,只是将手机屏幕按熄,重新放回口袋。
但当她再次坐回书桌前,看向那张困扰她许久的草稿纸时,心境似乎有了一丝微妙的不同。那是一种……类似于“并非只有我一人在艰难前行”的认知。许妍在她不熟悉的领域里,也凭借自己的努力和一点微不足道的指引,取得了一个小小的、却实实在在的成果。
这无关竞争,更像是一种遥远的呼应。
她重新拿起笔,不再执着于之前那条看似走不通的死胡同,而是退后一步,重新审视整个理论框架的出发点。她问自己:是否某个最基本的假设,在引入新的相互作用后,需要被重新考量?
这个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一丝微光。她抛开复杂的计算,回到最初的物理图像,尝试用更本质的语言去描述自旋轨道耦合可能带来的新效应。渐渐地,一条被忽略的可能性浮现在脑海中——或许,问题不在于边界条件本身,而在于定义边界的方式需要随着体系对称性的改变而做出调整。
思路一旦打开,后续的推导虽然依旧繁复,却有了明确的方向。当她最终导出一个形式上简洁优美、且物理意义清晰的新边界条件时,窗外已是夜色深沉。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疲惫感如同潮水般涌来,但精神却带着一种突破后的清明与充实。
她去食堂吃了顿迟来的晚餐,食量依旧惊人。回到小屋,她没有立刻休息,而是拿出手机,给许妍回了一条短信,只有两个字:
“恭喜。”
几乎是在信息发送成功的瞬间,许妍的回复就跳了出来,是一个激动得快要溢出屏幕的、带着一连串感叹号和表情符号的“谢谢姐!!!”
乔琳看着那个过于活泼的回复,没有再多说什么,将手机放到一旁。
她盘膝坐下,开始例行的晚课。《青木养身功》在心念驱动下缓缓运转,滋养着过度消耗的心神,也梳理着这一天起伏的思绪。她能感觉到,青莲本源在她体内安静地盘旋,如同深海中的定海神针,无论水面是风平浪静还是微起波澜,它始终稳定地提供着最基础的支撑与滋养。
学术的深海里,她独自潜行,破解着自然的密码;而在那遥远的海面上,另一叶小舟正借着偶尔透下的微光,努力划向自己的彼岸。她们在不同的维度前行,偶尔通过一根纤细的无线电波,传递着彼此航行的讯息。
这种遥远而有限的联结,不会分散她深潜的专注,反而像是一道微弱却持续的背景音,提醒着她,这个世界并非绝对的孤寂。
深潜依旧,微澜偶起,皆为前行路上的风景。她闭上眼,心神彻底沉入那片属于知识与思维的无限海洋。
喜欢综影视:青莲渡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综影视:青莲渡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