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说已经和杨经理和林经理汇报了,他们商量准备再设一个点,正在选地方呢。
听完汇报佟子君又到批发市场走了一圈,现在看场地确实是小了一点,对杨光说:“再设一个点是好办法,但一定要管理好,特别是环境卫生,尤其重要。”
杨光说:“这些我都考虑到了,新设的这个点我准备派一个战友去管理,他非常认真负责任。”
佟子君看了一下时间说:“五点吃饭,她们会带熟食来的,安排做点炖菜就行。时间够用,咱俩去郊区大棚看看。”
路上,杨光说:“大棚子搞得也不错呀,现在基地有两个技术员长期住这边,马经理和黄老师也经常过来,上个月我初步拢了一下帐,这边大棚效益不比基地低,大棚户也挣到钱了,现在还有好多人要加入联合体,乡里领导也和杨经理沟通过,杨经理说公司刚把无线电三厂厂房买过来,资金有些紧张,等明年开春在落实这件事。”
佟子君说:“对,开春建大棚也好建,节约成本。”
开车不到三十分钟,就到了城郊新华村,这里有二十几个大棚户加入了八一公司联合体。佟子君走进一个大棚,由于是夏季,大棚的塑料薄膜已经卷起了一半,菜的长势非常好,大棚内的设施也比较健全。公司派来的技术员听说佟子君来了,就骑着摩托车赶了过来。
佟子君一看还认识,这是第一批跟杨家栋种菜的退伍兵张哲,现已经是基地技术骨干了。张哲把这边大棚的情况又向佟子君做了简单介绍。
佟子君问:“咱们不还有一个人吗。”
张哲说:“他去另一个村了,我们俩每天就是骑着摩托挨个大棚走,这边也培养五六个骨干了,都是退伍兵,如果再扩大规模,他们就发挥作用了。”
佟子君问大棚户对咱们放心吗。
张哲说:“咋不放心呀,不用操心,都挣到钱了,好多以前观望的大棚户现在都想加入呢,他们有些大棚户还自己偷偷到市里咱们公司基地去看了,羡慕的不得了。”
佟子君问:“你们现在住在哪里呢。”
张哲说:“我们租了一间老乡的房子,这个老乡可好了,说啥不要钱,杨经理说必须得给钱。”
佟子君说:“你们吃饭怎么解决。”
张哲说:“和房东在一起吃,我们交伙食费。”
佟子君说你们辛苦了,
张哲说:“辛苦啥呀,这不都是自己的事吗,再苦也没有你们创业时候苦呀,我现在也挺自豪的,到哪都管我叫张技术员,没有咱们公司,我在家不还是种地的吗。”
佟子君笑了,拍了拍张泽的肩膀,问道:“你们多长时间能回一次家。”
张哲说:“半个月吧,没有事就不回去。孩子已经上小学了,是公司给安排的一实验小学,没有公司这好学校咱能进的去吗,我在市里也租了房子方便孩子上学,老婆在咱公司批发市场摆了一个卖调料的摊子,生意可好了,在攒点钱我就可以在市里买房子了。”
佟子君听张哲这么说心里也非常高兴,对张泽说咱们都努力,八一公司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张哲说:“那还用说,我们这些退伍兵背后都说了:谁要是不好好干,就对不起八一公司,就白当一回兵,自己麻溜的滚出八一公司,以后谁也不许塔里他。”
张哲陪着佟子君又看了几个大棚子,又到他们住的地方看了一下。
张哲住的房间,卫生打扫的干干净净,被子叠的还是像豆腐块一样,部队的习惯一点没变。
佟子君问杨光。你的辈子也是这样吗。
杨光说都这样,这是杨经理和林经理要求的,出去就是代表八一公司,八一公司的人就要有当兵的样子。
佟子君说:“将来咱们公司做大了,外派的人就多了,这个传统一定要保持下去。”
杨光对佟子君说时间差不多了,该回去了。
在回去的路上,佟子君对杨光说,你们做的比我想象中还要好。
杨光说:“是八一公司成就了大家,要没有八一公司,你说我们是个啥呀,现在出门办事,都能开上车了,也能在人前挺起腰杆子,要没有八一公司,就像张哲说的那样,不都还在家种地吗。我真是佩服你们三个,当时是咋想干公司的呢。”
佟子君说:“你是从公司成立就跟着我们干的,当时不还是被生活逼得呀,没工作,都快吃不上饭了,当了几年兵,回来吃不上饭了,传出去不得让人笑话死了,也给部队丢脸,所以就破釜沉舟干了,手里又没有钱,只能先从倒腾小买卖开始了。”
两个人说完都没有再说话,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
过了一会,杨光拍了一下方向盘说:“子君,就是一个理,干,咱八一公司一定会干出名堂来。”
佟子君说:“对,就是干,一定让咱们公司这二百多号战友过上体面的生活。另外,我想了一下,公司要订一个制度,对公司外派人员每个月要给与一定的生活补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绿之魂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绿之魂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