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还在吹,我坐在石台上,手心贴着膝盖。灵兽趴在我右边,头搭在前蹄上,呼吸平稳。刚才那几次腾空失败的画面还在脑子里转,每一次升到五米左右,身体就像被什么东西压住,灵力一下子散了。
我低头看自己的手指,指尖还有点发麻。不是疼,也不是冷,就是一种空落落的感觉,像是用了全力却打在棉花上。
我闭上眼,识海里的系统界面还浮着。那一行字没消失:【根基尚未完全夯实,强行升空会导致灵力反噬,建议暂缓突破】。
我以前总觉得,只要灵力够多,能撑起一次飞行就够了。现在才知道,光有多不行,还得稳,得密,得能控制得住。
就像提水,桶太重提不动是问题,桶漏水更是白费力气。
我深吸一口气,把杂念压下去。再睁眼时,心里已经清楚了——不能急了。飞不上去不是因为我不够强,是因为我没走稳。
“系统。”我在识海里开口,“我想知道,我现在最该练什么。”
界面闪了一下,新的提示跳出来:
【检测到主动求解请求】
【开始分析当前修为结构……】
几秒后,数据列了出来。灵力总量达标,但密度只有标准值的六成。经脉运行轨迹有三处微小偏移,尤其在肩颈交汇点容易滞涩。丹田内灵力团块松散,压缩效率低下。
接着,一份训练方案自动生成,标题是《基础稳固九重炼》。
第一重:灵力分割与压缩测试
第二重:经脉微控校准
第三重:呼吸节奏与灵气吸纳匹配度训练
……
每一项都细到不能再细。没有提升境界的许诺,也没有奖励发放,纯粹是打磨。
我盯着看了很久,然后点了确认。
既然要练,就从最基础的来。
我调整坐姿,背靠岩壁,双手放回膝盖。先不做大周天循环,也不冲关窍,只让灵力从丹田缓缓流出,沿着主经脉走一小段,再慢慢收回。
这一趟走得极慢,几乎是一寸一寸推进。走到肩部时,果然卡了一下。我停下来,集中意念去感受那个节点,发现那里灵力流动有些乱,像是水流进了岔道,分了几股又勉强汇合。
我试着把这部分灵力抽回来,重新整理。用意识一点点挤压,让它变得更紧实。过程很慢,像在拧一条湿透的布,每挤一下都要耗不少心神。
等这股灵力重新成型,我已经出了层薄汗。但这次再送出去,经过肩部时顺畅了许多。
我继续重复这个过程。一次只处理一小段灵力,压缩、校准、归位。每次完成,系统都会弹出反馈:
【压缩度提升3%】
【经脉通畅率+1】
【能量损耗降低0.7单位】
虽然数字不大,但确实在变好。
时间一点点过去,太阳从西边斜照进来,光线扫过石台边缘,慢慢移到我脚边。我没有动,灵兽也没动,只是耳朵偶尔抖一下,像是感应到了什么细微变化。
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练习。
这一次,我把丹田里的灵力分成九股,像切蛋糕一样平均分开。然后逐个进行压缩实验。第一股用力太猛,直接崩散了;第二股太轻,压完还是松的;第三股终于找到点感觉,压缩后体积缩小近半,稳定性也不错。
就这样一次次试,记录每一次的手法和结果。系统在一旁实时更新数据,告诉我哪种方式最省力、最有效。
我发现,太快太狠的压缩反而容易失败,反而是缓慢加压,配合呼吸节奏,效果最好。而且每次压缩前,先让那股灵力静置三息,让它自己沉淀下来,再动手,成功率高得多。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磨墨。父亲说,快磨不出色,慢磨才浓。
原来修炼也一样。
我不再追求速度,也不想着一口气把所有灵力都改造成型。就一缕一缕来,一段一段过。遇到卡点不硬冲,先退回来,换个方式再试。
渐渐地,体内的灵力运行变得不一样了。不再是那种粗粗拉拉往外涌的状态,而是有了层次,有了顺序。该快的地方快,该停的地方停。
系统突然跳出一条新提示:
【检测到灵力运行精度显着提升】
【触发基础强化阶段性成就:初窥门径】
【奖励:灵力回流效率+15%,抗干扰能力小幅增强】
我没有停下,只是点点头,继续下一个循环。
天色暗了一些,谷口的风变凉了。灵兽抬起头,看了我一眼,又趴下。它的角微微亮了一下,不是警戒,更像是在回应我体内灵力的波动。
我知道它在陪我。
我也知道,这条路没法跳过去。别人怎么飞的,我看再多也没用。我自己得把每一步踩实。
我开始尝试另一种训练——模拟失控。
故意让一股灵力偏离主经脉,冲向侧支,然后再紧急拉回。一开始总是晚一步,导致胸口一阵闷痛。后来慢慢掌握了时机,在灵力刚偏移的瞬间就介入纠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洪荒系统:开局答盘古题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洪荒系统:开局答盘古题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