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象牙塔里的承诺与友谊。
另一个,是通往现实理想的阶梯。
“我……”
张汉玉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
“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林婉清说。
“选择一条路,就必然会辜负另一条路上的风景。或者,人。”
她的声音很平静,像是在解一道数学题。
“你不是小孩子了,张汉玉。”
“你应该权衡利弊。”
张汉玉忽然抬头看她。
“为什么一定要二选一?”
林婉清愣了一下。
“什么意思?”
“我可以不回去。”
张汉玉说。
“但我也可以帮她。”
他的思绪在这一刻变得异常清晰。
对,为什么一定要回去?
物理的距离,不应该成为知识传递的障碍。
林婉清看着他,似乎在等待他的下文。
“我要写一封回信。”
张汉玉拿起桌上的一支笔,在草稿纸上飞快地画着什么。
“我要告诉她,矢量算法的方向错了。我们应该用一种更取巧的方式,一种基于笔画拆解和组合的编码方案。”
“这可以绕开复杂的曲线运算,把计算量降低两个数量级以上。”
他的笔在纸上移动,一个个逻辑框图,一行行伪代码,迅速成形。
之前在脑中盘旋的、零散的想法,此刻被苏晓萌的困境彻底激发,串联成了一条完整的解决路径。
林婉清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
她看着这个比自己还小几岁的年轻人,在面对两难的困境时,没有沉溺于情绪,而是立刻投入到了解决问题本身。
他眼中的焦灼和愧疚,已经完全被一种专注的、闪亮的东西所取代。
那是一种属于创造者的光芒。
“这需要大量的计算和绘图。”
林婉清指着他草稿上一个复杂的结构。
“用信件沟通,效率太低了。”
“总比让她一个人在黑暗里摸索要好。”
张汉玉头也不抬。
“十几里山路,深一脚浅一脚,靠着一盏煤油灯。”
他忽然没头没尾地说了这么一句。
林婉清的心又被撞了一下。
她懂了。
对他来说,苏晓萌的困境,和那个在黑暗山路上奔跑的父亲,本质上是一样的。
都是在黑暗中摸索,都需要一盏灯。
而他,想要做那个点灯的人。
无论是在家乡的山路上,还是在同学的实验室里。
“我明白了。”
林婉清低声说。
她拉开一张椅子,在张汉玉对面坐下。
“这里的逻辑有问题。”
她指着草稿纸的一角。
“在处理‘走之旁’这类半包围结构时,你的坐标定位会产生歧义。”
张汉玉的笔停住了。
他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脑子飞速运转。
几秒钟后,他拿起笔,划掉了原来的设计,在旁边重新画了一个更加精巧的判定模块。
“加一个方向向量就可以了。”
林婉清点点头。
“这样可行。”
阳光从窗外照进来,在桌上投下两道交错的身影。
宿舍里很安静。
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以及两个同样聪慧的大脑,在无声中碰撞出的火花。
张汉玉没有再想回去的事。
也没有再去想下午的汇报。
他现在只想尽快画完这些图,写完这封信。
然后把它寄出去。
寄给那个在远方,独自面对一堵墙的同路人。
喜欢1977:从高考状元到科技巨擘请大家收藏:(m.x33yq.org)1977:从高考状元到科技巨擘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