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蔚然把蓝色纤维样本放进密封袋时,指尖还在发抖。她没看顾明远,只是把袋子递过去,声音压得很低:“这是从井壁刮下来的,和图纸上的一样。”
顾明远接过,没说话,只在口袋里摸出一张折叠的纸,塞进她另一只手里。她低头一看,是技术科的签收单,日期填的是今天早上八点十七分。他提前两小时就来了电视台。
走廊灯光忽闪了一下。她的手机屏幕黑了,再亮起时信号格空着。她关机,抽出SIM卡捏在指间,听见远处电梯“叮”了一声。
夏岚办公室的门开着,里面没人。桌上那份退休申请书摊开着,签字栏已经签好名,日期是昨天。林蔚然盯着那行字看了两秒,转身往十三楼走。
会议室门口站着两个保安,看见她愣了一下。顾明远走上前,出示证件,低声说了几句。门开了。
屋里坐了十几个人,大多是编辑部的老面孔。没人说话。夏岚站在投影幕前,穿了件深灰色套装,珍珠耳钉很亮。她看见林蔚然进来,点了下头。
“我今天召集大家,是因为一件事。”夏岚的声音不响,但每个字都清楚,“我在电视台干了二十年,现在决定退休。”
底下有人抬头,有人低头。后排一个副主任起身要走,被旁边的同事拉住了。
“我知道有些人等这一天很久了。”夏岚继续说,“但我走之前,有件事必须做完。”
她从文件夹里取出一支钢笔,黑色笔身,金属笔帽刻着四个小字:真相无价。
林蔚然呼吸一滞。
“这支笔,是你父亲最后一次来台里时落下的。”夏岚看着她,“那天他来找我核对一篇稿子,走得太急,忘了拿。我收起来,一直等到你第一天上班,才放回你的工位抽屉。”
林蔚然记得那天。她打开抽屉,看见这支笔,还以为是新发的办公用品。
“他没留下话。”夏岚说,“但我知道他在查什么。我也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
她停顿了一下,会议室静得能听见空调的风声。
“他们以为沉默就能让事情过去。可有些东西,不会因为闭嘴就消失。”她举起钢笔,“这支笔写过第一份排污报告,拍过第一批水样照片。它不该被锁在抽屉里。”
林蔚然往前一步,伸手去接。指尖碰到笔身的瞬间,笔帽“啪”地弹开,一小截胶卷从顶端滑出来,悬在半空。
全场安静。
她迅速用拇指按住,没让胶卷掉下来。夏岚走近,在她耳边说:“别在这里看。”
声音很轻,像风吹过纸页。
“他们不是搭档。”夏岚退后一步,声音抬高,“是战友。那天在现场,他们一起拍下了第一张排污照。”
林蔚然握紧钢笔,指节发白。她想问什么,喉咙却堵着。
“现在,它属于你了。”夏岚说完,转身走向门口。经过顾明远身边时,她递给他一个U盘大小的设备,什么也没说。
门关上后,会议室没人动。林蔚然低头看着手中的笔,胶卷还卡在开口处。她试着用指甲轻轻拨开金属环,发现内侧有细微刻痕——是一串数字:。
她忽然想起父亲笔记里提过一次:第一次实地采样,是1986年4月12日。
“显影室断电了。”一个技术科的人走进来,脸色不太好,“整个东区线路都跳了闸。”
林蔚然抬头:“备用电源呢?”
“检修中,至少两小时。”
她转身往外走,顾明远跟上来。到了楼梯间,她靠墙站住,从包里翻出紫外线笔,对着胶卷照了一下。光线穿过薄片,隐约能看到两个人影,背景像是河岸斜坡,远处有管道出口。
“夏主编留的读取器支持微型胶卷。”顾明远把那个小设备递给她,“她说你会需要。”
她接过,手指有点抖。两人回到会议室,拉上窗帘,打开应急灯。设备接上笔记本,屏幕亮起,进度条缓慢推进。
三分钟后,图像浮现。
黑白画面里,两个年轻男人站在排污口前。左边那人举着相机,正对镜头笑,手里戴的表带断了一半,用胶布缠着——那是父亲常戴的旧表。右边那人蹲在地上记录,肩上挎着警用记录本,袖口露出半截藏青色制服。
林蔚然猛地捂住嘴。
顾明远盯着那人侧脸,声音低下去:“这是我爸。”
照片角落印着日期:1986年4月12日,下午三点十七分。背景的管道锈迹斑斑,和她今天在废弃工厂看到的那段铸铁管一模一样。
她把图像放大,看到父亲脚边放着一个帆布包,侧面印着“江城日报”。而顾父的警靴旁边,有一支掉落的圆珠笔,笔帽滚在泥里,上面刻着“真相无价”。
和现在她手里的这支,是同一款。
她慢慢把笔插进笔记本的环扣里,金属碰撞发出轻微声响。窗外阳光斜照进来,落在桌角,映出胶卷盒的一角阴影。
顾明远站在窗边,望着楼下。一辆黑色轿车刚驶离停车场,车牌被泥水糊住。他没动,也没说话。
林蔚然翻开笔记本第一页,用那支笔写下第一行字:“证据在保险柜第三层。”
笔尖划过纸面,声音很轻,但清晰。
她合上本子,抬头看向顾明远:“你知道父亲当年为什么一定要亲自去泵站吗?”
他转过身,还没开口,会议室的灯突然全灭了。应急灯几秒后亮起,泛着冷光。
林蔚然的手还搭在笔记本上,指腹蹭到笔身刻字的凹槽。她想起夏岚最后那句话——
“剩下的路,你自己走稳。”
她把笔按得更紧了些。
门外传来脚步声,由远及近,停在门口。
喜欢曝光黑幕:我靠笔杆子掀翻商界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曝光黑幕:我靠笔杆子掀翻商界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