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巢基地扩建工程的轰鸣声在地下深处持续回荡,但在临时搭建的计划实验区内,却是一片紧张的寂静。林沐瑶站在全息投影前,眉头紧锁,盯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流。她已经连续工作了三十六小时,眼下的乌青清晰可见,但那双专注的眼睛依然明亮如星。
还是不行......她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在控制台上敲击着。
屏幕上显示的是电池组并联测试的实时数据。单个电池的性能已经堪称完美,但当多个电池组成阵列时,问题就出现了——不同电池单元之间的输出功率存在细微差异,导致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大幅下降。
第七次测试,第三号电池组电压波动超过阈值。助手低声汇报着,声音中带着沮丧。
林沐瑶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调出之前的所有测试数据,试图找出问题的规律。作为国内顶尖的能源系统专家,她从未遇到过如此棘手的技术难题。
把三号电池组单独隔离测试。她下令道。
技术人员立即执行指令。令人困惑的是,当三号电池组单独工作时,所有参数都完美无缺。可一旦重新接入阵列,问题就再次出现。
就像是......它们在互相干扰?助手困惑地说。
林沐瑶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她快速调出电池组之间的电磁兼容性测试数据,果然发现了一些异常。
不是简单的电磁干扰,她指着屏幕上的一处细微波动,看这里,当二号和五号电池组同时达到峰值输出时,整个系统的谐振频率发生了变化。
这个发现让实验室里的众人都愣住了。他们之前一直把问题归结于单个电池组的性能差异,却忽略了系统层面的动态交互。
我们需要重新设计电力管理系统。林沐瑶果断地说,现有的均流方案太过简单,无法应对这种复杂的动态变化。
她立即开始工作,在虚拟键盘上快速输入新的算法。手指在控制台上舞动,一行行复杂的代码在全息投影上流淌。偶尔她会停下来,盯着某个参数思考良久,然后继续修改。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实验室外的天色已经从深夜转为黎明。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特殊设计的采光系统洒进实验室时,林沐瑶终于完成了新算法的初版。
准备第八次测试。她的声音因为长时间工作而有些沙哑,但眼神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技术人员各就各位,实验室里的气氛再次紧张起来。林沐瑶亲自启动了测试程序,眼睛紧紧盯着屏幕上的数据变化。
最初几分钟,一切正常。各个电池组的输出功率稳定在设定值,系统整体运行平稳。
成功了?助手小声问道。
林沐瑶没有回答,她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屏幕上的一处细微波动上。突然,她脸色一变:不对!快降低三号组的输出功率!
话音未落,三号电池组的功率指针已经开始剧烈摆动,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再次出现危机。
停止测试!林沐瑶果断下令,声音中带着一丝挫败。
实验室里陷入一片沉默。连续八次失败,让所有人都感到沮丧。
林沐瑶靠在控制台上,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就在这时,张飞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问题不在算法,在硬件。
实验室里的所有人都转过头,看到张飞不知何时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个拆解开的电池组。
张顾问!林沐瑶连忙站直身体。
张飞走到全息投影前,调出刚才的测试数据:你看这里,当系统负载变化时,电池组内部电芯的应力分布发生了改变。
他放大了其中一个数据片段:这种应力变化导致内阻产生微小波动,虽然单个电池的波动可以忽略不计,但当多个电池并联时,这些微小波动就会相互叠加。
林沐瑶恍然大悟:所以不是控制算法的问题,是机械结构设计!
没错。张飞点点头,从口袋里取出一个U盘插入控制台,这是改进后的电池组结构设计,参考了一些古代建筑中的抗震原理。
全息投影上立即显示出新的设计图。与原来的刚性结构不同,新设计采用了一种柔性连接方式,每个电池单元都安装在一个可以微幅活动的基座上,有效吸收了工作时的应力变化。
太精妙了!林沐瑶忍不住赞叹,这种设计既保证了结构稳定性,又避免了应力集中!
张飞又调出另一份文件:另外,电力管理系统也需要调整。不要试图强制所有电池组输出相同功率,而是要让它们根据自身状态自主调节。
他展示了一套全新的控制逻辑:就像雁群飞行,每只大雁都会根据前后同伴的位置自动调整自己的飞行姿态。
这个生动的比喻让实验室里的众人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我明白了!林沐瑶兴奋地说,我们应该设计一个分布式的智能管理系统,让每个电池组都具备自主决策能力!
接下来的四十八小时,林沐瑶几乎没有离开实验室。她以张飞提供的设计为基础,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对电池组的并联系统进行了全面优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