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加班室弥漫着速溶咖啡的焦香,许辰对着电脑屏幕打了个哈欠,右手的鼠标在键上悬停许久。身体创伤愈合度95%的他早已习惯了这样的高强度工作,只是胃里传来的空腹抗议让思路有些卡顿——从中午到现在,他只啃了半块干硬的面包。
得补充点能量。他拉开抽屉,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几包方便面,红烧牛肉味的包装袋在惨白的灯光下泛着油亮的红光。这是他备着的加班神器,撕开包装、注入热水、静待三分钟,就能获得一碗热气腾腾的碳水炸弹,比外卖快得多,也比楼下便利店的便当便宜。
许辰熟练地撕开调料包,浓郁的香料味瞬间弥漫开来。橙红色的粉末、棕褐色的酱料、脱水蔬菜粒撒在淡黄色的面饼上,像一幅微型的静物画。他拿起热水壶往碗里注水,看着面饼在沸水中慢慢舒展,蔬菜粒吸饱水分后变得饱满,忍不住对着手机镜头拍了段开箱视频。
打工人的深夜救赎,他对着屏幕苦笑,三分钟搞定一顿饭,比御膳房还快。就是这调料包的钠含量,怕是能让太医把把脉。
手机自动推送了一条相关视频:《从军用压缩饼干到方便面:人类便携食品进化史》。画面里,二战时期的士兵啃着坚硬的压缩饼干,朝鲜战争中的美军用罐头加热即食口粮,而现代便利店的货架上,方便面、自热米饭、冻干粥琳琅满目,甚至能找到带汤带菜的单兵作战口粮。
最伟大的发明往往诞生于刚需。主持人举着一包方便面说道,当年日清公司推出鸡汤拉面时,就是为了解决如何让人们快速吃上热汤面这个问题。现在看来,这不仅改变了饮食习惯,更在救灾、行军等场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想想看,在荒郊野外,三分钟就能吃到热乎饭菜,这在古代简直是奢望。
许辰舀起一勺面汤,滚烫的液体滑过喉咙,疲惫感消散了大半。他盯着碗里卷曲的面条,突然想起《明史》里的记载: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时,曾因粮草不济,让士兵以生米为食,许多人因此闹了胃病。如果那时有方便面,哪怕是最朴素的面饼,或许都能改变不少士兵的命运。
【检测到含便携食品技术内容,是否定向投射至明初应天府?】
系统提示音弹出时,画面正好展示了现代军队的野外拉练场景:士兵们用单兵炉加热自热食品,米饭的香气混着红烧肉的味道飘出,与许辰碗里的红烧牛肉面气味奇妙地重合。他仿佛能闻到应天府军营的麦麸饼味、长江岸边的水汽味,还有将士们身上的汗味——所有气味都在那升腾的热气中交融成独特的战场烟火气。
投射。他用筷子夹起一根面条,看着它在灯光下晶莹剔透,让洪武大帝也看看,什么叫兵马未动,粮草速达
【定向投射启动......正在适配明朝军粮体系......投射开始!】
手机屏幕骤然亮起暖黄色的光芒,像有无数跳动的火苗在玻璃表面燃烧。许辰仿佛能听到应天府军营的号角声、石磨碾压麦粉的吱呀声,还有方便面包装袋撕开的脆响——所有声音都在那沸腾的热水中交织成跨越时空的行军曲。
***明朝,洪武三年的暮春,应天府外的长江北岸,徐达的北伐军正在做最后的休整。
朱元璋穿着一身半旧的铠甲,手里攥着半块麦麸饼,站在了望塔上眺望北岸的军营。风里带着江水的腥气,还有隐约传来的士兵咳嗽声——连日急行军让不少人受了风寒,更麻烦的是军粮供应,原本计划三日送达的干粮,因为暴雨冲毁了栈道,已经延误了两天。
陛下,大将军徐达登上了望塔,甲胄上还沾着泥点,前军探报,元军在徐州城外布下了口袋阵,就等我军钻进去。
朕知道了。朱元璋咬了一口麦麸饼,粗糙的饼渣剌得喉咙生疼,关键是粮草。如果不能在明日午时前赶到徐州,将士们就要饿着肚子打仗了。
徐达眉头紧锁:末将已经派了三队快马催促粮队,可淮河一带的栈道冲毁了不少,粮车根本过不去。现在军中只剩一日的干粮,还是掺了野菜的麦饼......
朱元璋沉默不语。他从濠州起兵时就深知军粮的重要性,多少次战役都是因为粮尽而退,多少将士不是战死沙场,而是饿死在路上。他攥紧拳头,麦麸饼的碎屑从指缝间漏下,像极了那些在饥荒中散落的生命。
了望塔下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一个亲兵连滚带爬地跑上来,声音都在发颤:陛下!将军!天上!天上有黄光!
朱元璋和徐达同时抬头,只见灰蒙蒙的天幕被一层暖黄色的光芒覆盖,光芒中浮现出令人瞠目结舌的景象:
一个穿着短衫的现代人(后来被称为速食仙师),手里拿着一个印着红色花纹的纸包,利落地撕开后,倒出一块淡黄色的面饼——方方正正,厚薄均匀,比军营里最好的面匠做的还要规整。更奇怪的是,他还从纸包里倒出三包不同颜色的粉末和颗粒,分别是橙红、棕褐、翠绿三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