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接连飞回南中都督府。
先是童林派快马回报:在越嶲南部(后世攀枝花区域)的崇山峻岭中,发现了规模惊人的露天赤铁矿!矿脉绵延,含铁量极高,几乎俯拾皆是!童林已率部占领了关键矿点,并开始修建简易营寨和道路。
紧接着,陈横那边也传来捷报:在朱提郡(后世东川、巧家一带)的深谷里,找到了储量丰富的铜矿,伴生有少量但价值连城的银矿!当地夷人早有零星开采,但技术原始,规模极小。陈横已与当地几个小部落达成合作开采协议。
最后,余糜的勘探队也在牂牁北部(后世珙县、筠连区域)找到了易于开采的浅层煤矿!他们带回了几大块乌黑发亮的“石炭”,并报告说当地山民偶尔会捡来烧火取暖,但烟大味呛,并未重视。
“天助我也!”刘基接到一连串喜报,激动得在议事厅内来回踱步,“铁、铜、煤!工业文明的三大基石,竟如此集中地蕴藏在我南中之地!此乃王霸之基!”
厅内众文武亦是喜形于色。太史慈抚掌大笑:“有此三宝,何愁甲兵不利,钱粮不足!”
是仪老成持重,提醒道:“主公,矿藏虽丰,然开采、冶炼非易事,尤需技艺精湛之工匠。我等眼下,匠人匮乏啊。”
孙邵也点头:“是啊,主公。尤其是这‘石炭’如何用于冶炼,更是闻所未闻,恐需反复试验。”
刘基停下脚步,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匠人可招募,可培养!技术……我心中有谱!”他再次祭出了“早年游学古籍”的万能理由。“尤其是这炼铁之法,我恰知一种‘高炉’之技,若能建成,出铁之量、质,远超当下寻常冶铁之法!”
“高炉?”众人面面相觑,这个名词对他们来说十分陌生。
刘基知道空口无凭,他立刻让人取来绢布和炭笔,当场绘制起来。他结合现代高炉的原理和古代可能实现的工艺,设计了一种结构相对简单、但效率远超汉代“块炼铁”技术的土法高炉草图。
他一边画,一边讲解:“此炉,需用耐火粘土夯筑而成,形似巨瓶,下阔上收。炉底设通风口(风口),以人力或水力鼓风(可用改进的水排)。炉侧开孔,分层加入铁矿石、石炭(煤)!、以及作为助熔剂的石灰石。炉火点燃后,鼓风助燃,炉内高温可将铁矿石熔化成铁水,沉于炉底,杂质则形成矿渣浮于其上,可定期排出。炉底有孔,铁水可放出铸锭或直接浇铸兵器、农具!”
刘基的讲解深入浅出,配合草图,虽然许多细节(如耐火砖的具体配方、鼓风效率)还需摸索,但整个原理和框架清晰明了。在座的如太史慈、是仪等有见识者,稍一思索,便明白了这种连续投料、连续出铁的“高炉”相对于时停时歇、效率低下的“块炼法”和“炒钢法”的巨大优势!
“妙啊!如此一来,岂非日夜不停,铁水长流?”孙邵惊叹道。
“若真能实现,我军装备将焕然一新!”太史慈眼神火热。
刘基肯定道:“原理可行!但建成并熟练掌握,需反复试验,必有损耗失败。然一旦成功,利益无穷!”他看向孙邵和是仪:“孙公,是公,立即张榜招贤,重金聘请天下冶铁工匠,无论汉夷,只要有一技之长,皆予厚待!同时,在黑水盐场附近选址,建立‘军工营造司’,统筹盐、铁、煤的开采冶炼事宜!童林、陈横、余糜三位将军,务必确保矿场安全,并加快矿石、煤炭的开采和运输!”
“孟获将军!”刘基再次点名。
“末将在!”孟获现在一听刘基叫他,就浑身是劲,觉得又是立功和“创造共同话题”的好机会。
“招募矿工、冶炼工匠,尤其是懂得烧制陶器、砖瓦的匠人(建造高炉需要),需要与各地部落打交道。你熟悉情况,此事仍由你主要负责协调。告诉各部落,凡有技艺者,来我军工营造司,待遇从优!其家属亦可安排营生!凡出力采矿、运输者,皆付厚酬,或可换取食盐、铁器!”
“明白!”孟获拍着胸脯,“这事包在俺身上!保证把他们最好的匠人都‘请’来!”他现在觉得,帮刘基办事,就是帮自己追妻铺路。
命令下达,整个南中机器高速运转起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加上孟获利用夷人网络四处“挖墙角”,不少原本散落各地、甚至从中原流落至此的工匠被招募而来。黑水河畔,距离盐场不远的一片开阔地上,很快立起了一片巨大的工棚,“南中军工营造司”的牌子挂了起来,成了南中最繁忙、最神秘的地方。
刘基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这里。他亲自监督第一批耐火粘土的烧制试验,与老陶工反复调整配比和窑温;他指导木匠打造改进的大型水排(水力鼓风机),利用黑水河的水流为高炉鼓风;他指挥矿工将第一批铁矿石和煤炭、石灰石按比例破碎、筛分。
整个过程中,挫折不断。第一批耐火砖强度不够,炉子没建成就塌了;鼓风效率不足,炉温达不到要求;矿石和燃料比例不当,炼出的不是铁水,是半融的疙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华夏旌旗:全球俯首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华夏旌旗:全球俯首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