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在于,张彬成功地将“承影”的价值从单纯的“武器”拓展到了更广泛的军事应用领域,并确立了未来模块化发展的技术路线。军方代表们虽然对火力实装抱有迫切期待,但也认可了其作为多功能平台的基础价值,同意先围绕后勤保障和特种作业需求进行深化开发。
【每日签到已开启。是否签到?】
就在与军方代表初步达成共识后,张彬在返回驻地的吉普车上,回应了系统提示。
“签到。”
【签到成功!获得奖励:轻型复合装甲模块化拼接技术指南(陶瓷/金属复合)。物品已存入无限空间。】
复合装甲技术!这正好应对了军方对防护能力的关注。张彬记下,准备在后续改进中酌情引入。
人群逐渐散去,张彬正准备离开,一位身材魁梧、肩章显示他来自装甲兵部队的高级军官,特意放缓脚步,走到了张彬身边。他的手掌粗糙,眼神锐利,带着常年在一线部队磨炼出的硬朗气质。
“张总师,”他压低了声音,避开其他人,“我是高城,从前线调回来的。”他指了指场中那台静立的“承影”,“这东西,好东西!能背能跑能爬山,比坦克灵活多了。”
他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野望:“但我觉得,它还能更‘硬’点。我们现在搞的是轻便型,像侦察兵。有没有可能,搞一种‘重装甲型’?正面披上更厚的复合甲,重点防护穿甲弹和破甲弹,把重量提上去,火力加强,不要机枪榴弹,直接上小口径机炮或者重型反坦克导弹!像一把尖刀,专门用于正面撕开敌人的坚固防线,为后续坦克和步兵打开缺口!”
他用手比划着一个突击的动作:“想想看,在复杂的城市街巷或者山地隘口,几台这样的重甲铁拳冲过去……”
张彬看着高城眼中燃烧的战术构想,心中微微一动。这无疑是一个极具冲击力的想法,将机甲从辅助平台直接提升为了突击主力。但随之而来的技术挑战——动力、重量、防护、火力平衡——也将呈指数级增加。
“高师长的想法很有启发性,”张彬谨慎地回答,“但这涉及到整个平台的根本性重构,动力、传动、结构都需要重新论证。我们需要先从基础型号积累足够的数据和经验。”
高城用力拍了拍张彬的肩膀,力道不小:“我明白,一步一步来!但这个方向,请张总师务必考虑!我们装甲兵,需要这样的破门锤!”
看着高城大步离去的背影,张彬陷入沉思。军方的目光已经投来,他们看到了“承影”身上蕴含的无限可能,无论是后勤的骡马,还是突击的铁拳。这份期待,是动力,也是沉甸甸的压力。未来的“承影”,究竟会走向何方?
喜欢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